本報訊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如何遏制醫療腐敗成了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紅包”也成了針貶的主要對象。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研究院名譽院長王永炎代表說,社會上流傳“金眼科、銀外科、歡歡喜喜婦產科”,這說明目前給醫院這些科室送錢的人還是相對較多的。
當年有“鐵老大”、“電老大”,現在又出了“醫老大”。在分析醫療腐敗滋生蔓延的原因時,代表委員們將矛頭直指由于醫療機構處于壟斷地位而形成的體制積弊。“醫院屢禁不止的紅包現象,是醫療制度不合理的產物。”郭玉芬代表說,醫院是一個龐大的醫療服務“壟斷單位”,地位就擺到那,患者不想去也得去,藥品經銷商不想來也得來,其中尤以名牌醫院、大型醫院表現嚴重。而壟斷必然導致權力濫用,甚至腐敗。 醫療紅包明知是腐敗產物,卻有禁不止,這應該引起衛生主管部門的重視。據介紹,我國早就有了執業醫師法。這部法律明確規定,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代表們認為,法規明明在那兒,可執行起來卻腰桿不硬! 當然,治理醫療腐敗絕不僅僅在于消滅紅包。汪春蘭代表說,加大投入,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和調整醫務人員收入分配,讓大醫院不再人滿為患,小醫院不再門前冷落,讓百姓有選擇,讓醫院有競爭,也是治療醫療腐敗的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