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報道,臺“國防部長”李杰最近在“立法院”公開表示,如果大陸攻臺,“國軍可撐兩周”。這反映了他所持的用兵思想,即五百海里的臺海防衛作戰構想。由于作戰范圍擴及五百海里,與美日軍事自然勾上。
“國軍能撐多久”問題,從蔣仲苓、唐飛、湯曜明到伍世文,歷任“國防部長”都會被問到,而且都
是在兩岸關系緊張之際。有趣的是,幾位給的是“同中有異”的答案,由于軍種出身不同,每位對臺海防衛作戰構想,都有定見,所給的答案,也代表著這個人與其軍種的用兵思想。
臺海戰事能撐兩周是個“標準答案”,但因軍種見解,有所不同,時間略有彈性伸縮。一般而言,海空軍都認為,當海空戰力已耗盡,戰事等于結束,陸軍將領則認為要等到解放軍登陸占領才算數,所以可以撐得更久。所以李杰的“撐兩周”說法,可藉此窺其用兵思想,與海軍對臺海防衛作戰觀點。
唐飛是這幾位“國防部長”中,認為臺海戰局所能撐的天數最少的人。他曾表示,臺灣的防衛重點不是撐多少天,即使如外界所說的臺灣戰備僅有十四天,也早已決定出勝負了。
因為唐飛是空軍出身,空軍持的論點,如果臺海喪失空優,海軍與陸軍失去空中掩護,戰局等于結束。事實上,李杰于日前在“立法院”不小心也說漏嘴,坦言軍購案中的反潛機,在戰時未必派得上用場;戰時若無空優,反潛機的確派不上用場。
至于陸軍,不少人認為可撐一個月,甚至更久,因為陸軍不認為海空軍打完了,戰爭便結束,解放軍得登岸,打完灘頭戰,還要打城鎮戰,甚至有高階將領主張編“山地旅”,到中央山脈打游擊,所以,等到解放軍要占領臺灣領土,得要打上好一段時間,“兩周絕對拿不下來”。
李杰的“撐兩周”說,當然不是“國軍能撐多久”的標準答案,但能反應他所持的用兵思想。李杰在海軍任內,帶著海軍建軍規畫案訪美,他提出一個廿年的遠程建軍構想,讓美軍眼晴一亮;不到三個月,美方一口氣同意了潛艦、紀德艦與反潛機軍售案。
李杰的用兵思想,簡單說,是讓海軍能有五百海里范圍的作戰能力,運用紀德艦或神盾級戰艦,搭配潛艦,可拉到“境外作戰”;李杰當上“總長”與“部長”,基本上就是把海軍五百浬作戰范圍建軍構想,轉變成臺海防衛作戰架構。
要建立一個五百海里聯戰能力,需要投資極大預算,臺灣負擔不起,所以只負責硬件的武器裝備,指管通情與衛星等信息設施,投資更是天文數字,遂利用美軍現成的;由于作戰范圍擴及五百海里,與美日軍事自然勾上。李杰的用兵思想,“利己又利人”,且防堵解放軍突穿第一島鏈,美方自是樂見。
這套五百海里的臺海防衛作戰構想,之所以能推算出“兩周”,則是幾次漢光演習兵棋推演時,仿真估算出來的時間。也是典型的海軍作戰思維。
事實上,臺灣防衛重點在于能否頂住對方“第一擊”以及讓對方付出多少代價,這樣的代價,大陸是否負擔得起,與“國軍”能撐多少天,并無多少關系,而且戰端一起,兩岸都是輸家。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