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山東頻道3月16日電 從省民政部門獲悉,我省今年將從城鄉低保制度、農村特困戶救濟制度等十個方面健全完善社會救助大體系。
據《齊魯晚報》報道,2004年,我省城市低保人均補差56元,排在全國等26位,棗莊、菏澤等9市低于全省人均補差。今年,我省將把部分新增加的財政用于城市低保,爭取年底平均補
差達到70元。同時,進一步做好分類施保工作,對低保家庭中的大病、重病、殘疾、年老等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員實行分類救助,并適當提高救助標準。目前,全省共有五保老人24.39萬人,今年的集中供養率要達到60%以上,共需要集中供養資金2.93億元、分散供養資金1.17億元。
我省今年還將探索建立醫療、教育、住房和司法、就業援助等專項救助制度。在青島、煙臺、威海3市去年建立起城市醫療救助制度的基礎上,濟南、東營、濰坊、淄博、泰安和濟寧6市今年也要建立這一制度。農村開展醫療救助的縣市區今年要達到70個。在就業方面,探索實行救助漸退等鼓勵性政策,低保對象在就業初期一定時期內,可以繼續享受低保待遇。
在完善自然災害應急救援上,我省要求確保重大自然災害發生24小時內,災民的吃、穿、住、飲用水、醫療等救助措施到位并全面推行災民救濟卡制度,分類救濟,陽光操作。對城市流浪乞討人員,堅持“自愿受助,無償救助”的原則,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優撫對象、老年人、殘疾人,要優先納入救助范圍,給予重點救助。(完)(記者
呂華遠 實習生 彭利國)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