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部門:對停在小區符合停車條件,但未劃停車線的車輛將不予處罰
市交警支隊支隊長姜集喜昨告訴記者,交警部門將在明天全市逐步推行“拖改貼”。那停車泊位不夠,停在樓下未劃停車線的車會不會被貼?被貼罰單后怎么處理?記者昨日就有關細節采訪了率先試點“拖改貼
”的市南交警大隊副大隊長戴銘洲。 記者:能談談為什么要這么做嗎?
戴銘洲:“拖改貼”可以減少民警現場執法與市民發生沖突,并與國際接軌。我們現在實施的“拖改貼”主要針對不影響交通秩序的次干道,不過,將來這項措施要慢慢推廣。
記者:現在私家車越來越多,車位好像有點不夠用。實行“拖改貼”后,自家樓下沒有停車泊位的市民該怎么停車?
戴銘洲:實行“拖改貼”主要是警示市民,以提高市民合理停車的意識。以市南區為例,交警部門正在積極調查研究市民停車難的問題,預計在4月前在全區增設5000個停車泊位,使全區停車泊位達到1.5萬個以上,緩解市民停車難的問題。
交警部門在劃停車線前,對停放在小區樓下符合停車條件,但未劃停車線的車輛將不予以處罰。市民也可積極聯系交警部門,看自家樓下是否符合劃停車線的條件。
記者:如果你們貼了罰單,而車主不理睬怎么辦?
戴銘洲:我們對在規定時間內不接受處理的市民,將發信件通知。對仍不接受處理的車主,將把他的違法信息輸入電腦,通過視頻識別系統進行攔截,或者在年檢時處罰。
記者:“拖該貼”對市民來說是否更“經濟”?
戴銘洲:應該說能為車主省點錢吧。實行‘拖改貼’后,交警部門對亂停車的罰款仍然是200元,但市民省下到停車場提車的時間和停車場停車的費用(1.5元/白天,3元/夜間)。
以柔克剛
隨著汽車逐漸進入百姓家庭,許多城市出現了車多泊位少的矛盾,于是違章停車屢屢出現。建設足夠的停車位當然是治本之策,但那需要時日;對違章停車進行應有的教育處罰,好歹也能治標。但是,處罰方式的優劣,則反映了執法的文明程度。如果將車拖走后一字不留,自己簡單是簡單,痛快是痛快,人家卻常常被嚇出一身冷汗。
難道就沒有別的招了嗎?我們都說要“與國際接軌”,國外城市對機動車違章停放采用的是粘貼罰單式的處理辦法。國內有的地方也進行了類似的嘗試。這是文明的人性化的執法行為,當然深得人心,違章的事反而減少。
執法既是管理,更是服務。相比于粗暴執法的“剛”,人性化執法的“柔”更有一種內在的力量,“溫柔執法”反而能夠“以柔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