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廣東省質監局獲悉,去年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普查工作,截至目前共普查各類食品生產加工企業17752家,初步掌握了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基本情況。發現我省食品生產加工環節仍存在不少嚴重的質量安全隱患,用非食品原料制售假冒偽劣食品問題突出,突發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
據介紹,我省通過普查,對已掌握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實行分類管理。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從2002年開始,對小麥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醬油、食醋等15類食品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其中符合食品生產許可證發證條件的共1789家,發證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近三年來,全省共投入資金近4000萬元用于食品質檢機構建設。目前各地級以上市基本具備了對食品的質量檢測能力,初步形成比較完善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但我省食品生產加工環節仍存在不少嚴重的質量安全隱患,食品質量總體水平不高,部分產品假冒偽劣問題沒有得到充分遏制,突發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
我省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特點是多、小、散、亂、差,監管難度較大;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不按標準生產,濫用添加劑,摻雜使假、用非食品原料甚至有毒有害原料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問題相當突出。省質監部門對用潲水加工提煉食用油,在面粉、腐竹中摻入吊白塊,使用松香和瀝青加工鴨肉,使用工業用雙氧水加工豬浮皮、魚翅、干果,使用農藥加工咸魚等區域性、行業性食品質量問題開展了專項整治。去年在全省共開展禽類產品、奶粉、白酒、有毒咸魚、無證食品和應節食品等22項查處行動,共查辦食品違法案件2941宗,查處違法單位2245個,搗毀窩點120個,涉案貨值1270.88萬元,移送公安機關案件23宗。對不合格食品生產企業發出黃牌警示近600份、紅牌警示近200份、對質量問題嚴重的企業立案查處108宗,嚴厲打擊使用違禁化學品、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等違法行為。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