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字字如金,其無形資產高不可估。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大部分老字號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黯然失色、處境艱難。面對殘酷的事實,我們不禁沉思:昔日光彩照人的老字號難道要就此沉淪?
“品牌經濟專家”郭先登——給老字號一個“支點”
并非所有老
字號都有挽救的價值,老字號的再崛起需要一定條件。一種品牌的消亡是自然的經濟規律,產品的不斷更新替代是正常的市場現象。不適應市場需求的老字號應該被放棄,不是所有“老奶奶”傳下來的東西能挖掘出品牌價值。
當然,對于有條件重振的老字號,需要政府、企業及社會各方的通力打造。去年,市政府集中扶持了五個工業老品牌,在資金、管理上給予了很多支持,這些企業經過重組后老品牌增添了新內涵,市場認可有了很大起色。
文史專家魯海——有“重點”地恢復
老字號體現了一個城市的人文歷史,具有人文特征的老字號應重點恢復。“春和樓、聚福樓、三盛樓、順興樓、洪興樓”并稱“青島五大樓”。其中,上世紀40年代末關門停業的魯菜飯店順興樓,曾是梁實秋、楊振聲、方令孺等作家學者每周聚會之地。還有洪興樓,先到香港后去美國,現在成了美國最著名的中國餐館,改名北京餐廳。這些有歷史文化底蘊的老字號值得潛心挖掘與開發。
上世紀三十年代有句順口溜:“到查爾斯跳舞,去青島咖啡吃西餐。”青島咖啡就是現在青島飯店的前身,而曾與上海百樂門齊名的查爾斯舞廳則已經消失了很多年。前一段時間,上海恢復了百樂門舞廳,其老字號的威名中融入新時代的流行元素,重新開業重現了當年的盛景。而青島具備的此類無形資源還沒有被許多人看好,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其成功的速度應能超過樹立一個新品牌。
《中國老字號》副主編李岫——“分類”看待老字號
近年來,老字號企業的歷史命運發生了令人深思的轉變。一方面,部分老字號企業在沉寂十幾年后,重新懸掛起牌匾,以百年老廠、百年老店相號召。另一方面,一部分曾經名聞遐邇的老字號企業卻陷入困境,難以維持。老字號企業難以再展雄風的原因并不相同。因此要討論其是否有挽救的價值,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首先,歷史的發展總要淘汰一些東西。有些老字號企業已不可避免地到了應該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
其次,目前仍存在的一些老字號企業,在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后,產權關系、經營模式等諸多方面已不同于過去,老字號最突出的特色保留無多,時過境遷,優勢不再,部分企業振興無望應是情理中事。
再次,環境的因素不容忽視。現代社會人類生活方式和消費結構改變,新企業和新產品層出不窮,導致部分老字號企業競爭優勢不再。一些產品因工藝復雜且須手工操作,成本較高,靠特色和質量維系生存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