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財政部有關負責人: 當前不宜出臺燃油稅
國家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日前在回答有關燃油稅何時出臺時表示,出臺燃油稅是堅定不移的,但是需要找一個合適時機。言下之意是現在推出燃油稅還不具備條件。此前,交通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關于養路費“
費改稅”實施工作目前實際處于停滯階段。 這位負責人說,前幾年,我們已經研究決定準備要出臺燃油稅,來取代現在的公路養路費。當時整個稅收設計的方案,包括稅票都準備好了。但是,燃油稅的設計雖然從總體上講是不會增加全體消費者的稅賦的,但是部分消費的對象和個人使用油的量不一樣,所以最后結構上的負擔是要變化的。比如公共交通和出租汽車行業,很可能它的稅賦就會增多。但假如出租汽車不能提價,出租車司機的負擔就要增大了。所以,為了保持穩定的物價,就需要進一步研究如何調整這些利益關系。再者,現在國際石油價格飛升,從原來的20美元—25美元一桶增長到45美元以上,在這種價格水平下,出臺燃油稅可能會增加企業負擔,影響整個經濟。
有關專家:中高端消費群形成速度快于國際水平
近日,針對今年中高檔車市場出現的熱鬧局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王青博士表示,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不斷深入,今后像北京、上海和廣州等發達城市的汽車消費將趨向于中高檔車消費,而2005年將是中高檔車市場激烈競爭的一年。
據了解,近幾年,中國的中產階級的形成快于西方國家,前幾年僅僅是低端汽車消費的群體,幾年之后已經形成具有一定的購買能力,這些消費群體以城市白領為主,加上近幾年汽車價格的下滑,更加快了這部分群體對中高檔車的消費需求。
這位人士說,從行業角度講,幾年前汽車市場是賣方市場,主要以低端車競爭為主,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體現在規模競爭方面,而進入買方市場后,企業間的競爭已經上升為對品牌的強化,消費者更關注汽車的性價比和新款車的刺激。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國際市場的一個縮影。
從居民的收入水平來看,收入的增長已經開始形成中產階級消費群體,這一消費群體對于汽車個性化需求比較強烈,已經開始在車型選擇上傾向于中高檔化。而作為利潤最大化的汽車企業,前幾年中高檔車的競爭是最不充分的,利潤顯然要比低端車高,這也是廠家今年力推中高檔車的原因。何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