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是常熟的基礎產業,可是今年這一傳統行業卻首遭“民工荒”難題,目前已有不少企業因此停產,開工的不足60%。
據常熟工商部門統計,目前常熟擁有服裝服飾企業4000多家,年產服裝4億多件(套),銷售額達400億元,成為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和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然而,作為勞動密集
型產業的常熟服裝企業,今年卻有相當數量企業因為招不到員工而處于歇火狀態。
據有關部門調查,今年以來,常熟的中小服裝企業中能正常開工投入生產的不足60%,小型服裝企業中有40%,特別是個體工商戶,因為員工難覓而無法正常生產。“民工荒”已經嚴重制約了常熟服裝行業的生存和發展。業內人士表示,常熟的中小服裝企業不少還延續著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方式,用工人數不過數十人,并進行季節性生產,一些企業只在生產旺季臨時雇工。目前受“民工荒”影響比較大的就是這類中小企業,而用工數量成百上千的規模企業還未受波及。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常熟突遇“民工荒”呢?據工商部門有關人員分析,今年蘇南地區民營服裝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蓬勃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用工量需求猛增,客觀上造成了常熟縫紉工青黃不接、供不應求的局面。但是常熟服裝企業自身管理上的不足卻是“民工荒”的主要成因。據了解,一直以來服裝企業縫紉工每天工作時間都要超10個小時,而工作待遇絕大多數都在三四百元上下,最高也不足千元,這使得不少年輕人,特別是常熟本地青年不愿從事縫紉工作。
另外,有關人員也表示,已經遭遇過“民工荒”的廣東、浙江等地區,其服裝行業大幅提高了工資水平,故而吸引了大批熟練縫紉工前往就業。與此同時,蘇北經濟的不斷發展,促使不少本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在家鄉創業辦廠,吸納了當地不少的縫紉工。
中小服裝企業“民工荒”問題已經引起常熟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為了緩解“民工荒”,當地有關部門已經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具體包括:要求企業在用工過程中講究誠信,善待外來務工人員,提高工資水平,改善員工生活待遇,完善勞動合同制度,避免出現拖欠民工工資等失信行為,以提高常熟服裝業對外地民工特別是熟練縫紉工的吸引力。與此同時,服裝企業和個體經營戶還得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工作效率,由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
此外,有關政府部門也將提高對服裝行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幫助企業培訓、培養一批本地的優秀縫紉技術人才;發揮政府部門的信息優勢,幫助企業和工商戶搜集、整理、提供一批實用的市場信息;幫助企業外出加工,協助企業搞好內部管理。(小鶴
常工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