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洛杉磯3月24日電(記者陳勇)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研究人員24日說,他們成功地從霸王龍等3種恐龍的化石中提取了軟組織。這一成就既挑戰傳統理論,也給恐龍等古生物研究帶來新的懸念。
該校古生物學助理教授瑪麗亞·施韋策等人在將于25日出版的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最早
提取的軟組織,來自美國洛基山博物館保存的6800萬年前霸王龍的腿骨化石。經過一系列脫礦物質處理后,剩下的赭色軟組織柔軟、透明、富有彈性,在顯微鏡下甚至可以看到血管和細胞結構。
骨組織是由蛋白質等有機物分子和礦物質組成的,如果對新鮮的骨組織進行脫礦物質處理,就會剩下主要由蛋白質構成的軟組織。但對恐龍等古生物而言,當它們死去并變成化石,其中的蛋白質等有機分子就會分解,剩下的化石就只是礦物質,如果進行脫礦物質處理,就會把整個化石都溶解掉。古生物學的傳統理論認為,化石中有機物的保存年限不過10萬年。
但施韋策等人的發現突破了上述理論。他們在論文中寫道,當化石進行脫礦物質處理后,剩下的是細密的網狀軟組織。研究人員用顯微鏡分辨出了其中有血管、骨細胞、成骨細胞以及其他有機結構的痕跡。他們還將這一軟組織與現代的鴕鳥同樣部位軟組織進行了對比,發現它們的血管和骨細胞結構極其相似,這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恐龍與現代鳥類親緣關系最近的理論。
研究人員還對其他恐龍化石重復了實驗,一個是8000萬年前鴨嘴龍的化石樣本,還有兩個6500萬年前的暴龍化石樣本,結果都得到了類似于現代動物骨膠原的軟組織,可以觀察到其中的血管和細胞結構。那么,這些軟組織中是否還有完好的細胞?是否還保存著恐龍的遺傳信息?研究人員說,他們目前至少已發現了恐龍細胞物質的一些片斷。
施韋策說,這顯示人們對化石形成過程的了解遠遠不夠,傳統的理論是錯誤的。他們已初步發現,能辨識骨膠原的抗體對恐龍軟組織的提取液有反應。他們將進一步研究構成這些軟組織的有機物有何特殊性,如果能證實恐龍軟組織與骨膠原的共同之處,那么將不僅有利于研究恐龍,也會充實化石形成理論。(完)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