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長春3月26日電
3月23日,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氣溫驟降,大雪紛飛。該縣海青鄉海青村的村民們,心情正如此時這布滿陰霾的天空———村里申請到10萬元國家扶貧款,然而,發到村民手中的,只有區區1000元。“20個‘貧困戶’每戶發了50元,實際上就是‘封口費’!”村民們憤憤地說。
長嶺縣是吉林省省級
貧困縣。2004年,縣財政收入只有6000多萬元。該縣海青鄉海青村,為發展養殖業項目,幫助部分貧困戶早日脫貧,從上級財政部門申請到10萬元扶貧資金。2004年3月,海青村從海青鄉財政所領走了這筆專項扶貧款,向20戶養牛的貧困戶發放,以10萬元計,每戶應發放5000元。
“去年四五月份的一天晚上,村委會主任張德仁和村會計程萬軍到我家里,說給養牛戶發扶貧款,并要去我的名章,在一張單子上蓋了章,我也沒有細看那單子上寫的是什么。隔了一段時間,我不在家的時候,他們給我送來了50元錢。如果真的給5000元就好了,我養牛時還貸了2000元款呢!”村民單友權告訴記者。
“有這事,我就得了50元堵嘴錢———他們讓我蓋了個章,還讓我說‘收了5000元’。”村民胡生扯著嗓門問記者,顧不得妻子的攔阻。
記者走訪了四五戶曾得到50元扶貧款的農戶,發現他們住的都是瓦房,在那一片片矮矮的草房中,這些瓦房仿佛鶴立雞群。“什么困難戶啊?人家蓋大瓦房的,都是困難戶,我家住草房,倒不是。領到50元錢的這20個‘貧困戶’,大部分與村干部沾親帶故!真正貧困的,一分錢沒拿著!”有村民氣呼呼地向記者訴苦,還講了大半天個中親戚關系。
9.9萬元扶貧款到底哪里去了?為了解情況,記者多次找海青村村支書李魁、村委會主任張德仁、村會計程萬軍,但都被拒之門外。
3月23日至24日,記者在海青鄉政府及縣財政局采訪時也吃了閉門羹。
記者隨后從長嶺縣委宣傳部得悉,就海青村扶貧款一事,吉林省和松原市派來調查組進行調查,有關人員均在“等候談話”,因而“不能接受采訪”。
3月25日,長嶺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調查結果在縣政府網站上公布了。記者立即上網查看,果然看到一則標題為“長嶺縣海青鄉海青村挪用扶貧資金問題得到及時處理”的信息———
“現已查明……根據海青鄉海青村發展養殖業項目實施方案,縣財政局于2004年2月27日將10萬元資金全額撥入海青鄉,海青村分別于3月2日和3月5日各提取5萬元。但該村并沒有按方案將資金用于發展養殖業項目,而是由村干部自作主張將9.9萬元違規用于還村集體陳欠款和干部陳欠工資,其中還陳欠款8.35萬元,支付村干部陳欠工資1.55萬元,只將其中的1000元發放給20個農戶,每戶只得到50元。”
處理決定稱,縣委、縣政府已著手對這起案件進行處理。按照有關規定,被挪用的10萬元資金已于3月24日上午10時繳入縣財政扶貧資金專用賬戶,然后按批復的項目計劃重新組織實施。
縣紀委監察局根據檢查結果,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處理。分別給負有失察、失管領導責任的鄉黨委書記、鄉長,負有監管不到位直接責任的財政所所長,負有直接責任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黨紀、政紀處分。(姜輝記者彭冰)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