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頻頻閃現的央企身影,給青島的經濟注入了嶄新元素。
青島與寶鋼簽署擴大合作備忘錄,開啟了雙方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合作的大門;青島與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簽署合作協議,中國化工集團公司與青島黃海橡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施全面戰略合作;中海油斥巨資打造的海洋石油工程青島制造基地奠基,在一
個極高的起點上豐富著青島制造業的結構……
這些合作,讓人們看到積極吸引中央大企業與我市企業進行合作,通過“靠大靠強”實現“做大做強”的戰略正在得到卓有成效的推進。而隨之開啟的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發展空間。
當然,青島本土企業的表現在這個開局時刻也依然搶眼。海爾馬不停蹄地擴張著自己的產能,工業園已經建到了第十三個;海信與西門子商標案的馬拉松長跑終于撞線,雙方握手言和;雙星依然在扮演著輪胎行業黑馬的角色,出人意料地完成了對東風金獅輪胎這個昔日王者的重組……
透過企業這些極其活躍、極巨創造力的身影。一季度青島經濟運行的圖景其實已經準確浮現了。
NO.1
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正式落戶青島
3月15日,歷經4年多時間的準備,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正式落戶青島。
整個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由國家實驗室、產業化示范基地和國家級大型專用設備基地三大部分組成。其中,主體部分是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代表著我國海洋科研的最高水平,是“中心”的核心和基礎。
“中心”一期計劃投入約8億元,主要包括國家實驗室主體和3個新建公共科研平臺(濱海實驗平臺、海洋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平臺和高性能科學計算與數據平臺),每個平臺都將建立一支由首席科學家領銜的優秀實驗技術隊伍。
點評:這是一個對于青島、山東乃至中國海洋界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中心”爭取用3年時間建成一批由世界知名科學家領銜的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在5-6個研究方向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2個研究方向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爭取在10年內建成世界一流海洋研究機構,躋身全球八大知名海洋研究中心之列。
面對這一高遠目標,人們也許只能用“不可限量”來描述青島這座“海洋科技城”的未來。
NO.2
青島與寶鋼在滬簽署擴大合作備忘錄
3月1日,青島市人民政府與上海寶鋼集團公司簽署關于進一步擴大合作備忘錄,以進一步擴大寶鋼和青島已建立的良好合作關系,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青島與寶鋼已有了密切的合作,在青島開發區投資建設的寶鋼與日本三井物產合資企業———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青島寶井鋼材剪切配送中心,就是一個成功的范例。
雙方擴大合作之后,青島四大工業基地、六大產業集群的發展,將可以借助寶鋼在資源采購、鋼材加工配送等方面的綜合優勢。而寶鋼則可以充分利用青島港的條件和優勢,努力打造寶鋼的全球供應鏈。
點評:青島與寶鋼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和廣闊的合作空間。進一步發展政府與大企業間業已存在的合作關系,既符合寶鋼的發展戰略,也符合青島未來建設的需要。這對于政府與企業實現優勢疊加、互融共進、長遠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簽署備忘錄無疑將成為一個契機,促進雙方進一步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富有成效的交流與合作,獲得雙贏的成果。
NO.3
中化集團與黃海橡膠實施全面戰略合作
2月1日,青島市政府與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在香格里拉大飯店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中國化工集團公司與青島黃海橡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施全面戰略合作。
今后,市政府將大力支持中國化工和黃海橡膠在青島的發展,積極支持中國化工將黃海橡膠打造成國內橡膠輪胎的主要生產基地,實現“2006年輪胎生產規模達到600萬套,銷售收入過50億元;2010年銷售收入過100億元,力爭進入世界輪胎行業前10名”的目標。
點評:中國化工與黃海橡膠的聯合,將為整合國內化工資源、加快化工行業調整發揮積極的作用,并將有力地推動我市的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對我市加快建設六大產業集群特別是石化產業集群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它也是青島積極吸引中央大企業與我市企業進行合作,通過“靠大靠強”實現“做大做強”戰略的一部分,是市政府與中國化工展開全面合作的第一步。
NO.4
海信西門子商標案言和
3月6日,海信與德國博世—西門子公司在北京就業雙方已存在的商標爭議,達成和解協議。博西家電同意將其依據當地法律在德國及歐盟等所有地區注冊的“HiSense”商標一并轉給海信集團,同時撤銷針對海信的商標訴訟,海信集團亦撤銷針對博西家電的所有商標注冊申請。雙方也愿意在此和解基礎上,今后在相關業務領域積極尋求合作機會,加強友好合作,促進事業發展。
點評:歷時多年的商標案出人意料地以和局收場。但它留給中國企業的思索顯然不會就此終結。
正像有專家分析的那樣,海信遭遇的商標惡意搶注正在演化為目前國際商戰中的一種新趨勢,一些外國企業通過搶注商標設置新的貿易壁壘,這一動向值得國內企業高度重視與警惕。國內企業應改變傳統市場開拓思路,不是產品賣到哪里商標注冊才跟到哪里,而是應當及早打算。商標是企業產品進入市場的通行證,只有做到“市場未入,商標先行”,企業才有可能在國際市場上暢行無阻。
NO.5
海洋石油工程青島制造基地奠基
1月31日,海洋石油工程青島制造基地項目在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奠基。項目計劃投資17億元人民幣,2006年部分投產。全部投產后,將成為占地面積近1平方公里、年加工鋼材20萬-25萬噸的亞洲地區最大的海洋工程制造基地和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工程制造基地之一。
項目建成后,主要用于國內外海上油氣田開發所需的固定式樁基平臺和浮式平臺等相關設施的建造,同時提供海上運輸、安裝工程的配套服務,并作為大型自用工程船舶的停靠與補給基地。產品市場覆蓋中國海域淺、深海工程,輻射澳大利亞、東南亞、中東、西非、南美等海洋工程市場。
點評:又一個世界級的制造業大項目,在西海岸崛起。
它對青島的制造業和第三產業也將產生積極的拉動作用,將帶來人才、技術和先進的管理,進一步完善海洋工程產業結構,壯大造船產業的實力,帶動和促進青島產業結構的升級,并將增強包括大跨國公司在內的所有外來投資者的信心,進一步提高青島市的對外開放水平。
NO.6
我市出臺《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
為進一步規范企業國有產權的轉讓行為,確保國有產權轉讓的規范操作與合法有效,我市出臺《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分別在產權轉讓方式、監管機構及職責、審核及批準程序、產權轉讓機構、產權轉讓場所、產權交易規則、產權轉讓程序、相關法律主體的責任等各個方面,作出了明確細致的規定,從而為我市企業國有產權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證。
點評:《辦法》的重要意義表現在:一是為產權交易各方公開、公平、公正交易提供了制度保證,從而能更好地通過市場機制,加快我市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調整,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二是使我市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有了統一的工作規則和操作規范,從而既能有力地促進國有產權的流轉,又能有效地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三是為市國資委在產權流轉方面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提供了行為依據。
NO.7
海爾膠南工業園奠基
2月28日,海爾集團與膠南市就海爾膠南工業園落戶青島臨港產業加工區舉行了簽約和奠基儀式。
這是海爾在全國的第十三個工業園,將主要生產電視機、空調、洗衣機、電熱水器和微波爐。園區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第一批產品將于5月28日下線。其配套項目和物流產業也將隨后入駐。
點評:海爾膠南工業園奠基傳遞出的信息十分清晰———擴能。在去年以1000億元的營業額突破世界500強的入圍線之后,在這個嶄新年度里,海爾的這一舉動直白地表達著這個家電巨頭在一人更為闊大的平臺上確立優勢的努力。
NO.8
我市兩臺30萬千瓦大型熱電聯產機組獲國家批復
3月中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核準并批復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二期熱電聯產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標志著這一被國家列入“十一五”電源建設規劃的工程已進入施工建設階段。該工程動態總投資為24億元,同步安裝海水脫硫裝置和海水淡化裝置,兩臺供熱機組將分別于今、明兩年投入運行。屆時,兩臺大型熱電聯產機組每小時對外供汽能力為800噸,最大輸送距離達到13.8公里,可形成采暖面積1200萬平方米的能力,每年可增加發電量約37億千瓦時。
點評:對于正在高速發展的青島而言,這個項目的獲準建設無疑將進一步夯實青島能源的基礎,有效緩解城市一定時期的用電增長。另外,它巨大的環保效應對于這座城市的發展而言也許影響更為深遠。該工程成功實施后,不僅可以陸續停運供熱范圍內的66臺低效小鍋爐,拔掉市區和前海一線有礙觀瞻的煙囪29根,而且每年煙塵、二氧化硫排放量還將分別減少8萬噸及兩萬噸。
NO.9
雙星重組東風金獅輪胎
3月18日,經過頻頻接觸,青島雙星股份有限公司與東風金獅輪胎有限公司在湖北武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星將向東風金獅輪胎輸入雙星的企業文化、管理經驗及專業技術,并陸續投入大量資金啟動東風金獅輪胎的正常運轉。
東風金獅輪胎前身是由原化工部1969年投入巨資組建的國家輪胎骨干企業,年生產能力曾接近300萬套,后與馬來西亞金獅集團合資,成為中國輪胎行業最早的合資企業。然而,因市場、管理、體制等諸多原因,東風金獅輪胎最終被迫停產。
點評:雙星在輪胎產業的表現讓人印象深刻。
吸收合并原華青輪胎后,僅用了短短兩年時間,便將其發展為國內輪胎行業前五強。此次重組東風金獅輪胎,顯然是其通過重組、吸收、兼并實現快速擴張戰略的延續。從中,人們可以感受到雙星輪胎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以應對國際化競爭的迫切心情。同時似乎也預示著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國內輪胎行業將掀起新一輪整合大潮。
NO.10
前灣三期集裝箱碼頭全線投產
2月25日,青島港前灣三期集裝箱碼頭正式全線投產。
前灣三期集裝箱碼頭規劃7個泊位,先期4個泊位已于2003年9月投產。5至7泊位投產后,與先期投產并已發揮巨大作用的1至4泊位連成一片,形成長達2400米、世界上規模最大、水深最深、設施最先進的順岸泊位,可一次性同時靠泊7艘280米長的大船。
點評:前灣三期集裝箱碼頭可以充分滿足當今世界上最大集裝箱船舶的靠泊要求。它的全線投產將有力地推動青島港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的步伐。去年,青島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了500萬標準箱,達到了國際航運中心的基準箱量。今年,青島港提出了650萬標準箱的年度目標,三期碼頭的全線投產,將為青島港實現這一更高的目標提供強有力支持。(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