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網訊:生活日報3月28日訊
記者從濟南市貿易服務局了解到,國內首個《拍賣管理辦法》已經正式實施了3個多月,面對該《辦法》,省城許多拍賣行已經感受到了生存的壓力。業內人士斷言,今年濟南的拍賣業將迎來一次“洗牌”。
記者了解到,新出臺的《拍賣管理辦法》對設立拍賣企業以及拍賣企業設立分支機構
都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并設定了一定的門檻。例如,《辦法》規定,設立拍賣企業必須至少有1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注冊資本;而要設立分支機構的拍賣企業注冊資本則不得少于500萬元人民幣,同時還必須經營拍賣業務3年以上,而且最近兩年連續盈利、上年拍賣成交額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或者上年拍賣成交額超過兩億元人民幣。此外,拍賣企業開業后連續6個月無正當理由未舉辦拍賣會或沒有營業納稅證明的,由有關部門依法吊銷其營業執照,商務主管部門收回拍賣經營批準證書。
濟南市貿易服務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去年濟南市共舉辦各類拍賣會近650場,58家拍賣企業成交額達75億元,比2003年增長60%以上。作為一項新興產業,雖然近兩年濟南市拍賣業在拍賣成交額、成交率、場次、拍賣標的增值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拍賣企業間發展不均衡。據了解,山東銀星拍賣公司拍賣成交額近22億元,居全省第一、全國前5名。山東光大拍賣公司成交額18億元。這兩家公司成交額就占到全市拍賣成交總額的一半以上。有數家拍賣公司沒有或略有成交額,傭金收入很低,處于虧損境地。其次,由于進入該行業的門檻設置不高且缺乏退出機制,導致拍賣公司為爭奪標的,惡意降低傭金。此外濟南市現有拍賣師近百名,拍賣從業人員400余人,但拍賣師及從業人員分布不均勻,有不少企業至今沒有專職拍賣師。
濟南市貿易服務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期,濟南市貿易服務局將對注冊資本少于500萬元,且存在自行設立的分支機構、辦事處等現象的拍賣企業,進行清理或督促其完善有關審批手續。對未配備專職拍賣師和有其他違規行為的拍賣企業,省貿易辦將視具體情節對其作出限期整改、停業整頓或吊銷拍賣經營批準證書等處理。
業內專家認為,新規提高了拍賣業準入門檻。這意味著濟南拍賣業將迎來新一輪洗牌,部分違規企業被清理出局后,濟南拍賣業將逐步向集團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此外,由于目前省外不少大的拍賣集團正醞釀來濟設立分支機構,因此,濟南市拍賣企業應積極應對,具備條件的企業更要走出家門,到外地擴張拍賣領域,才能搶占發展先機。(魏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