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訊省地礦局組織的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研究項目顯示,我省地熱資源豐富,科學開發利用不僅能有效緩解能源緊張的局面,而且還能大大減少由燃煤產生的空氣污染,使我省城市常見藍天白云。
該項成果顯示,我省3000米以淺可利用地熱資源量約為31.863乘10的19次方焦耳,相當于150億噸標準煤燃燒所產生的熱
量。這些地熱資源以可直接利用的中低溫地熱資源為主,熱儲分布廣、類型多、埋藏深度適中,而且開發利用條件好。我省17個市都有可開發利用的地熱資源,地質專家將這些地熱資源劃分為魯東、沂沭斷裂帶、魯中南和魯西北等四個地熱區。
省地礦局地質勘查處處長徐軍祥介紹,地熱能源已經成為當今繼煤炭、石油之后重要的替代型能源之一,也是利用價值最高的綠色能源。
地熱集熱能、水資源為一體,可以發電,還可以直接用于供暖、洗浴、醫療保健、休閑療養、養殖、農業種養殖、紡織印染、食品加工等產業。對我省地熱資源進行產業化開發,潛在的經濟效益每年可達百億元以上。
有關部門的報告表明,我省每年消耗1.5億多噸煤炭,這些煤炭燃燒對大氣污染的“貢獻率”高達70%。目前,我省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居全國前列,全省有8個設區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超過國家二級標準。煤炭燃燒排放出的污染物,還會導致人體呼吸系統疾病,使肺癌發病率上升?茖W開發充分利用地熱資源,還能對提高我省環境質量產生巨大促進作用。
徐軍祥介紹,德州城區地熱采暖面積由1998年的空白發展到2003年的30萬平方米,僅此每年就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35噸、煙塵225噸、煤灰4250噸,大氣質量明顯好轉。按地礦部門的規劃,如果全省在未來10年內利用地熱采暖面積達到640萬平方米,每年便可大量減少因煤炭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硫、煙塵、煤灰等污染物,若利用地熱發電,將會帶來更大的環境效益。
目前,我省地熱開發利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全省地熱取暖面積只有55萬平方米,用于其他產業的幾乎為零,地熱資源的開發市場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