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2005年,國土資源部就開始以《緊急通知》的方式對全國存量土地進行資源調查,這也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土地“家底”調查。
目前,全國各地的存量土地調查數據基本上都已上報國土部,但在統計過程中,統計數字不準確情況也隨之浮現。而數據失真也是近日市
場上盛行的“地荒論”的起因之一。對此,國土資源部已經決定對各地上報的數據認真審查,必要時可以進行抽查、復查。
統計拉開嚴控大幕
新年伊始,國務院就決定在今年對全國存量土地進行資源調查。隨后,國土資源部以《緊急通知》的方式將該項工作下達給基層,以2004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期,到2005年3月前查清城鎮閑置土地、空閑地和批而未供地的情況。這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土地“家底”調查。
此次大調查不只是一次大規模的摸底調查行動,而是拉開了2005年土地嚴控的帷幕。近期,國土資源部發布了《2005年工作要點》,《要點》中對建設用地供應政策采用了“從嚴從緊”四個字。“嚴”字貫穿于《要點》始末,在全文中出現不下20次。有關部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以后很多土地方面的政策就將以此次調查的數據作為出發依據。
3月27日,記者從國土資源部獲悉,經過幾個月的緊張工作,各地的存量土地調查數據基本上出來了。但在統計過程中,統計數據不準確情況也隨之浮現。這將對相關政策的形成、出臺造成影響。
多重原因導致失真
有知情人士表示,在此次調查過程中,確實是出現了一些數據失真情況,造成這種情況是有多重原因的。
該人士表示,首先,此次各地開展存量土地調查,都面臨一些具體困難。比如,有的地方經費緊張,人手不足;任務時間緊,有的地方在規定期限內完成任務有一定的壓力。這些困難,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就從客觀上導致最后的數據可能存在一定不準確之處。
但最重要的是,利益問題導致部分地區出現數據失真,這是最為嚴重的。有的地方認為,如果存量土地的數據報多了,表示以前的管理不到位、工作有問題,批了那么多的地,又沒有用出去,閑置起來不好看。另外,有的地方怕調查出來的數據報了,露了富,將來的土地收益會更多地被中央財政收取,影響地方政府在土地上的收益。這就導致在此次調查中出現了瞞報情況。
各地部門現在最大的顧慮是,怕影響用地計劃指標的分配。有的地方認為,如果通過此次調查,被上級發現我們這兒還有這么多的存量土地,以后下達用地計劃指標時一定會切一刀。
對這種顧慮,國土資源部的有關領導已經明確表示,此次存量土地調查不與用地計劃指標掛鉤。但還是有地方認為,今年不掛鉤,不等于永遠不掛鉤。以后會怎么樣,誰也說不準。這也造成了一定的瞞報情況出現。
數據不準影響嚴重
國土部的有關負責人表示,調查數據不準,后果很嚴重。地方上如果思想有顧慮,在調查結果的上報上做手腳,勢必導致數據失真,直接影響國家一系列土地政策的制定,甚至影響整個宏觀調控大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開發商認為,近期出現的圍繞“地荒論”的爭論,就體現了各方數據不一致的后果。近期,主管部門表示,全國范圍內有大量未開發土地囤積在開發商手中,以北京為例,現在開發商手中的土地足夠開發十年;但開發商們對此予以堅決否認,記者采訪過的多位北京開發商均表示,現在公司能具備未來一兩年的開發用地就已阿彌陀佛了。主管部門和開發商對北京現有存量土地的認知程度整整差了八年,爭論雙方各有各自的依據,自然也就誰也難以說服誰了。
針對現在逐步出現的數據失真問題,國土資源部已經決定對各地上報的數據,認真審查,必要時可以進行抽查、復查。
另有市場人士表示,數據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對稱,如果能夠對相關部門的信息披露工作加強的話,將有利于消除數據不準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