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員爬到艙外,210秒內,體重減少數公斤,靴子里積聚了6升汗水
飛船落在積雪兩米的原始森林,兩位宇航員受困兩天,險些遭狼群襲擊
1965年3月18日,蘇聯宇航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在距地球50萬米的太空打開飛船艙門,只身進入茫茫宇宙。這是
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太空行走。然而,直到40年后的今天,俄羅斯媒體才披露出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幕———在飛船從升空到返回地面的26小時里,列昂諾夫和他的指揮長別利亞耶夫多次在生死邊緣徘徊,飛船降落在風雪交加的原始森林里,他們險遭狼群襲擊……
宇航員冒險起飛
蘇聯的太空行走計劃實施得非常匆忙,因為美國也在進行相關研究。在冷戰時期,宇航成就具有明顯的政治意義。出于安全考慮,蘇聯率先發射了一艘無人偵察飛船。飛船上安裝了各種復雜儀器,它收集的數據足以搞清太陽輻射、高能量粒子流等因素對宇航員身體造成的影響。飛船在太空工作得很出色,但它在返回地面時突然啟動了自爆程序,關乎宇航員生命的珍貴數據就這樣被炸得無影無蹤。
此時距預定的太空行走日期還有一個月。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專家們茫然若失。蘇聯航天之父科瓦廖夫將執行太空飛行任務的別利亞耶夫和列昂諾夫叫到身邊,用商量的口氣說:“怎么辦?是冒險按預定時間升空,還是等上6到8個月重新發射一艘偵察飛船?”兩位宇航員很清楚航天之父期待他們做出何種選擇———美國已經準備就緒,雖說他們的宇航員只準備把手伸到飛船外面,但這也將被宣傳為人類首次進入太空。別利亞耶夫和列昂諾夫平靜地說:“我們狀態良好,為了這次飛行進行了所有必要的訓練,我們做好了心理準備。總而言之,應該飛……”
為盡可能降低此次飛行的風險,專家們設想了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其中包括指揮長別利亞耶夫如何將在太空失去知覺的列昂諾夫拖入飛船。即便如此,科瓦廖夫仍憂心忡忡。起飛前,他對列昂諾夫低聲說:“千萬別當冒失鬼。走出飛船就向我們揮手,然后立刻回來。”
他們險些死在太空
飛船剛一起飛就遇到了麻煩,本來預定進入距地球30萬米軌道,而實際高度卻達到了50萬米。但真正的險情還在后面。列昂諾夫穿的是一套多層特制宇航服,它不僅能保持恒溫,還有維持宇航員在太空工作一個小時的生命保障系統。
地面氣壓訓練室只能模擬距地球9萬米高空的氣壓,而宇航員走出飛船時周圍則是真空狀態。為了防止宇航服膨脹變形,列昂諾夫特意在上面系上了許多帶子。完成太空行走后,他突然發現因為宇航服發生膨脹自己已無法返回飛船了。按飛行規則,宇航員在采取自救措施前必須向地面指揮部請示報告。列昂諾夫知道,要讓宇航服體積變小就必須調低生命保障系統的氣壓,地面指揮部在同意這一建議前肯定要詳細研究他此時的心電圖和各項生命指標。雖然氧氣還可持續30分鐘,但是照明系統只能再工作5分鐘。在黑暗狀態下,宇航員返回飛船將更加艱難。于是,列昂諾夫果斷地調低了生命保障系統的氣壓。
列昂諾夫是頭朝前進入飛船的,他這樣做是為了確保手中的攝像機萬無一失,但關閉艙門卻成了一件難事。該艙斷面直徑只有120厘米,而膨脹的宇航服直徑達到190厘米。列昂諾夫拼命旋轉著身體,此時他的心律達到每分鐘190次,體內溫度也急劇升高。雖說從發現宇航服膨脹到關閉艙門前后不過210秒,列昂諾夫所承受的心理和生理壓力卻是難以想像的:他的體重減少了數公斤,每一只靴子里積聚了3升汗水。
開創人類歷史的太空行走總算完成了,隨后遇到的險情卻更加驚心動魄。就在他們準備返航時,氧氣壓力急劇升高。為了防止發生爆炸,別利亞耶夫和列昂諾夫趕緊降低溫度和濕度,但這些辦法并未發揮作用。險情持續了整整7個小時,因為過于疲勞,兩位宇航員甚至一度進入夢鄉。突然,類似爆炸的聲音將他們驚醒,別利亞耶夫和列昂諾夫都以為最后時刻到來了。可周圍的一切并未燃燒,相反氧氣壓力在慢慢下降,過了一會兒竟完全正常了。原來,當列昂諾夫在太空行走時,飛船一直處于靜止狀態,其朝向太陽和背對太陽兩個側面的溫差達到300攝氏度,飛船因此發生了輕微變形。列昂諾夫返回飛船后,艙門留下了小小的縫隙。發現飛船內的空氣向外泄露后,生命保障系統立即做出反應,氧氣的壓力隨之不斷升高。睡夢中,宇航員無意間碰到了補充空氣的開關,強大的氣壓啟動了排氣閥,艙門隨之徹底關閉了。
嚴寒中光著身子擰內衣
驚魂未定,別利亞耶夫和列昂諾夫發現飛船定位系統也出了故障。得到地面指揮部同意后,他們冒險采用手動方式著陸。飛船落到了原始森林深處兩米厚的積雪上。兩位宇航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爬出艙門。伴著暴風雪,他們架好天線,向指揮部發出呼叫信號。不知什么原因,對方遲遲沒有回應,狼群的呼號聲卻越來越近。天黑了,氣溫越來越低。兩位宇航員本想用降落傘裹在身上御寒,可降落傘偏偏掛在了樹梢上,飛船的制冷空調怎么也關不上。列昂諾夫的宇航服內灌滿了汗水,他不得不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嚴寒中光著身子擰干內衣。直到第二天,搜尋人員才找到別利亞耶夫和列昂諾夫。直升機投下白蘭地、食品和防寒服。但由于風太大,兩位宇航員眼睜睜地看著這些東西被吹到遠處,最后到手的只有幾根香腸和一只皮靴。第三天,他們穿上滑雪板,趕到了9公里外臨時建起的停機坪。正式的歡迎儀式是在莫斯科舉行的。兩位凱旋的英雄身著軍裝、手捧鮮花,乘著豪華敞篷汽車在大街上緩緩行進。大街兩側群眾的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多年來,莫斯科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在太空行走的準備過程中,科瓦廖夫命令別利亞耶夫在列昂諾夫無法返回飛船的情況下單獨返航。經過一番痛苦的思想斗爭,別利亞耶夫終于答應了這一要求。近日,列昂諾夫接受媒體采訪時袒露了心聲:“即便犧牲自己的生命,我的戰友也不會讓我孤獨地留在太空。”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