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11時許,通過中央電視臺海、陸、空現場直播的鏡頭,全國的電視觀眾目送“大洋一號”科考船緩緩駛離青島港團島碼頭。這艘全國最先進的綜合考察船,將帶著我國幾代“海洋人”的夢想遠赴三大洋,開始我國首次歷時約300天的環球遠洋考察。在此次遠航中,“大洋一號”還將承擔起沿途投放“奧運漂流瓶”的任務,將島城市民對奧運的企盼和夢想帶到三大洋。
碼頭送別89歲老人親送孫女婿
昨天上午6時許,在即將起航的“大洋一號”機艙集控室,“大洋一號”輪機長鄒東按動操作臺上的按鈕啟動主機。鄒東說,主機啟動起來以后,再經過一個小時的運轉,參數正常后,把參數信息轉到駕駛臺,以確保“大洋一號”按時起航。
離起航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碼頭上站滿了送別的人們。89歲的老人徐愛君是來送別的家屬中年齡最大的,她是特意來送孫女婿船員張敏強的。

隨著一聲汽笛的拉響,“大洋一號”開始緩緩駛離碼頭,隊員和家人互相揮舞著手臂作最后的道別。這時,島城科考人員、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調查設備技術管理中心主任吉國,將第一束鮮花越過海面拋向岸上,他的妻子戴麗娜在岸上開心地接過花束。接著,一束束鮮花從大洋一號上拋下……家屬們有的哭了,有的微笑著,注目著“大洋一號”在視線中漸行漸遠。
特殊使命投放“奧運漂流瓶”
“大洋一號”此次遠航還將承擔起宣傳奧運、宣傳帆船之都的重任。在昨天“大洋一號”起航儀式上,小海燕藝術團的30名小演員,將青島奧帆委精心制作的30個“奧運漂流瓶”送到考察隊隊員的手中。船長陸會勝接過漂流瓶,將它高舉過頭頂,鄭重地答應:一定完成這個特殊的使命,將“奧運漂流瓶”分別投放到三大洋。

記者注意到,每個漂流瓶中都有一個中國結,一幅島城中小學生自己畫的畫,一架紙折的小帆船———代表青島是帆船之都。特別的是,漂流瓶中還有一封奧帆委用中英文寫成的邀請函,誰撿到了漂流瓶,就意味著他受到邀請來島城觀看奧帆賽。
科考行程多數隊員要輪換
歷時近300天,橫跨三大洋……我國首次環球科考昨日起航,人們不禁要問,這么漫長的海上時間,調查隊員和船員能從頭到尾堅持下來嗎?
“相當一部分隊員只是執行某個航段的任務。”中國大洋協會周寧處長介紹,這次航行共分為6個作業區,并將停靠5次。“我們每次停靠都會休息四天左右,進行燃油、飲水和蔬菜的補給。”周寧處長說,根據計劃,約300天的時間里,部分調查隊員和船員將進行輪換,“目前船上有30名船員,家里還有10名左右船員待命,途中進行輪換。”
2日起航的科考船上共有42位調查隊員。調查隊員也將在不同航段進行更換,執行完調查任務的部分隊員離隊,而承擔新的科考任務的調查隊員將上船。“前后輪換的調查隊員加起來將有六七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