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27次訪問中國的中田慶雄先生能講一口流利的漢語。李慕瑾/攝
專訪日本國際貿促會理事長中田慶雄:要把右翼分子與日本人民區別開來
“
小泉首相應該向中韓人民說一聲‘對不起’”,操一口流利漢語的中田慶雄先生特意用日語重復了“對不起”這個詞。他這番心聲之言值得當前日本政經人士深思
危機亦可變轉機
避免“政冷經冷” 日企大有作為
跨國企業不能跨越的民族情感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李慕瑾報道
“這是我第327次來到中國訪問,越是困難我們越要來,”青年時代在中國學習生活十多年、而后從事中日經貿往來長達四十多年的中田慶雄先生牢牢記取著他與中國的半世情緣。
4月3日,在中日關系的敏感時刻,備受關注的、由日本前首相橋本龍太郎率領的國際貿易促進協會代表團一行到訪中國。5日下午,貿促會理事長中田慶雄先生接受了《國際先驅導報》專訪。
“我們要敦促政府妥善處理歷史問題”
《國際先驅導報》:請您介紹一下代表團這次來華的目的?
中田慶雄:這次6天的行程包括與中國領導人舉行會談,還將去天津等地參觀訪問。行前我們貿促會擬訂了2005年度三大計劃。貿促會今年將致力于加強日中兩國互補互惠的經濟合作,爭取使日中貿易總額達到2000億美元。貿促會還將為改善日中政治關系而做工作,敦促日本政府妥善處理歷史問題和臺灣問題,為實現兩國領導人互訪創造有利條件。促進東亞地區區域經濟合作,目前這一合作進展緩慢,關鍵也在于缺乏日中兩國真誠合作和協調配合。此次代表團訪華是為了實施這三大方針的一項活動。目前已擬訂的今年內的具體交流計劃包括10次派遣訪華團、4次接待訪日團、分別在中日舉辦2次和6次展覽會。
《國際先驅導報》:您剛才提到要敦促日本政府妥善處理歷史問題和臺灣問題。您能再詳細談談嗎?
中田慶雄:回去之后不久,就是4月12日,我們還要組織日本全國的20多個民間團體,開展新一輪的“以民促官”活動,向日本政府提出不要參拜靖國神社的要求。在東海等有爭議問題上,我們也呼吁中日兩國協商解決、協調共同開發的可能途徑。在臺灣問題上,我們認為,日本應該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決不干涉中國內政,這樣才能有利于中日關系的健康發展。
“日本企業受到不小的觸動”
《國際先驅導報》:您如何看待中國近來在有些地方掀起的抵制日貨的行為?
中田慶雄:日本的一些企業在歷史等問題上認識模糊。也有一些企業是被右翼勢力利用了。日本右翼編撰的歷史教科書是歪曲歷史的。
這次有一些日本的商品在中國受到抵制,中國人的行為是給了日企不小觸動的。對于有些公司企業要啟發他們,要建議他們,使他們理智起來。
《國際先驅導報》:個別企業或公司一面在中國有巨大的經濟利益,一面支持編撰歪曲歷史的教科書。中國人對此很不理解。
中田慶雄:我們應呼吁日本企業,不要做那些引起亞洲人民反感的事,不要上了右翼分子的當,不要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我們也希望中國人民能給予理解,將日本右翼分子與日本人民區別開來。
《國際先驅導報》:據報道,這次代表團的60名團員中還包括三菱重工等涉及資助修改歷史教科書的企業,您認為在歷史問題上,日本經濟界究竟應該持何種態度?
中田慶雄:我們經貿會一貫的主張就是應反省侵略戰爭。
這里我講一件事吧。小泉第一次參拜靖國神社的時候,我在日本電視第八套節目里舉辦座談會。當時參加的有支持小泉的,也有反對小泉的,兩派展開了大辯論。
我在電視上發表我的看法。我說:1945年二戰結束之前,我就在東北,當時是個學生,我親歷過軍國主義戰爭的災難。我一半多的同學在戰爭中被殺害了。我自己也被日軍強征到東北的“開拓少年訓練所”。靖國神社里祭奠的正是那些發動戰爭、使人們蒙受苦難的戰犯。應該反對參拜靖國神社。日本人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但中國和韓國人民遭遇的災難更沉重。應該理解受害國人民的心情,應該對歷史做出反省。小泉是日本國家領導人,代表一個國家、代表廣大日本人民,應該對亞洲受害國人民做出“對不起”的表態。
“必須政治和經濟兩條腿走路”
《國際先驅導報》:日本曾經連續11年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但去年連降到第三位。中國前十大貿易伙伴中,日本的貿易增長是最低的。您認為目前是否已經出現了“政冷”影響“經熱”的局面?
中田慶雄:我認為目前尚未出現“經冷”的局面。只是相比之下中美、中歐貿易超過了日本。日中經貿合作已經走到了一個高度化、多樣化的新階段,合作的深度廣度都達到一定的規模。3萬多家中日合資、合作公司企業,300萬中國人在這些公司里工作,幾萬日本人在中國工作。
但這種趨勢值得引起注意。要避免進一步發展到“經冷”的地步。必須政治和經濟兩條腿走路,緊迫的是改善中日政治關系。
《國際先驅導報》:上面我們談的是“政冷”可能影響“經熱”,那您認為“經熱”究竟能否促進“政熱”呢?
中田慶雄:我想舉一個例子。貿促會曾經為1989年后的兩國首腦交流做過大量工作。1989年6月11日,也就是天安門事件后僅僅一周,我頂著日本國內的壓力來到中國訪問。與中國外經貿部、外交部、中國銀行的許多人士會面。回到日本后,在東京、大阪等十多個城市做報告,呼吁不要停止對華貿易,繼續在華投資合作。當年11月,貿促會組織了更大規模的代表團來華,當時鄧小平親自會見了我,他對我說:“最困難的時候就能見識誰是真正的朋友。”
經貿合作、民間交流是一種有實質性的合作,是兩國突破“政冷”的基礎。
“日本知華派越來越少”
《國際先驅導報》:與之前的情況相比,您認為當前是否存在一些新困難?
中田慶雄:雖然日中邦交正常化后已經33年,但在新的形勢及其結構性變化面前,日中兩國的政治、外交關系出現了障礙,特別是我國首相的“參拜靖國神社”問題等成為大的障礙。
現在日本的知華派、親華派確實越來越少了。老一代的對華友好人士漸漸退出舞臺,日本政治界、工商企業界的上層人士、有影響力的人士中,對中國認識深刻的人少了。他們對世界、對中國的發展認識模糊不清。不過我們經貿會的原則就是:越困難的時候越要行動起來。
貿促會殷切希望,在去年年底舉行的兩國首腦兩次會談成果的基礎上,今年實現日中兩國首腦交流與深入對話,特別希望并要求我國政府首腦通過真誠的行動逐一解決政治和外交方面的各項課題,貿促會將加強與此有關的促進活動。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