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人們在圓明園湖底鋪設防滲膜新華社發 |
&nbs
p; 圓明園是他們的搖錢樹?防滲工程聽證會昨結束,管理部門搞商業開發破壞遺址公園行為遭專家譴責
在一片激烈的爭議聲中,圓明園防滲工程聽證會13日在北京如期舉行。盡管圓明園管理處及少數專家堅持認為,防滲工程是一項保護生態的節水工程,但主張拆除湖底防滲膜的聲音更加強大。
圓明園湖底防滲膜是否拆除雖無定論,但圓明園管理處已作出承諾,將盡快補交環評報告。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表示,等圓明園環境整治工程的環評報告書報上來后,環保總局一定抓緊時間進行審查,依照法律迅速做出行政處理決定,并向社會公布。
生態工程為了“生財”
盡管此前遭到猛烈抨擊,但聽證會上,圓明園管理處仍堅持表示,在湖底鋪設防滲膜是一項改善生態環境的節水工程。
事實上,固化河道的做法早在多年前就遭到生態專家激烈反對,以至于北京市水利局于2002年公開承諾,北京水系改造不再搞“銅幫鐵底”。
那么,什么原因使圓明園管理者在水務部門的明令禁止下鋌而走險呢?
“圓明園有1700多名職工,”圓明園管理處副主任朱紅說,“如不加強管理,職工工資都難以保證。”
記者此前在圓明園調查時發現,福海西岸正在興建碼頭。現場指揮作業的工頭告訴記者,蓄水后這里將開發游船等水上項目,為公園增加收益。“他們還是把遺產當成了搖錢樹!”參加聽證會的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代表薛野說。
管理處只是圓明園的“管家”,而非“主人”。正如清華大學一位經濟學博士所言,在國家財政支持有限以及民間捐助機制尚未建立的情況下,作為“國寶”代管者的圓明園管理處,為了解決1700人的“吃飯”問題把圓明園當成了一個贏利機構。管理處為追求自身小集體利益而搞的商業開發,與“國寶”的委托者——國家和公眾要將其建成遺址公園的取向相背離。畢竟,圓明園不是管理處的圓明園。
此專家質疑彼專家
圓明園管理者稱,防滲工程上馬前經過了北京市水利科學研究所和北京市海淀區水利局十幾位專家的論證。然而,當時的專家論證結果被這次聽證會上相當一部分專家顛覆了。
“為什么當時的專家論證結果和現在的專家質疑聲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一位市民直言,“當時的專家論證會有走過場的嫌疑,參與論證的專家有被企業‘御用’的嫌疑。”
在一片爭議聲中召開的聽證會又在爭議聲中結束。防滲膜是否拆除,圓明園防滲工程到底要交多少學費,這筆學費最終由誰“買單”,遲到的聽證給人們留下了一連串懸念。本組稿件均據新華社
專家聲音
為1700人犧牲圓明園?
中國社會科學院葉廷芳教授:這些年圓明園遺址做一個夢,要修復圓明園,重現昔日的輝煌。為了實現這個夢,管理部門花了很多力氣,管理的范圍越來越龐大。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圓明園的生存與1700人的生存,到底誰應該服從誰。圓明園這樣一個世界罕見的文物單位,為1700人的生活而犧牲?還是應該為圓明園的生存作出更多貢獻。
網民評論
誰來買單和負責?
13日上午,記者在新華網論壇上看到,多數網友關注誰該為“塑封”圓明園買單,誰該為這一荒誕的事負責任。有人指出“目前究竟造成了多大損失,所造成的生態破壞和已經開工的經濟損失由誰買單?”“就違法施工國家環保總局的處理結果是什么?國家環保局以及北京市環保局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不管是保留工程,還是撤銷工程,浪費巨大的財力物力誰來買單?總要有個承擔責任的!”據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