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膠州訊 “這些年,我收養了200多個孩子,一般呆上一兩個月就走了,可惜的是條件不允許,連張照片也沒有留下。”4月11日上午,面對膠州慈善總會的同志,79歲的梁志云老人不禁百感交集。從1982年收養第一個棄嬰算起,23年來,老人共撫養照看了200多名孤棄兒。去年9月,老人被評為“膠州慈善大使”。
老人家住膠州市浮萍街2號樓。1982年夏天,她和老伴在大街上撿到一個棄嬰,此后又接連撿了3個棄嬰,兩位善良的老人把他們都收留了下來。1987年的一天,一市民把一個棄嬰送到民政局,這可難壞了民政局的干部,因為當地沒有福利院,最后他們想到了梁志云大娘,就找梁大娘商量。梁大娘看著孩子很可憐,把孩子接回了家。1992年,老伴去世后,梁大娘獨自挑起了照顧孩子的重擔。當時,梁大娘每月只有156元低保金;為了保證嬰兒的生活,民政部門為每個棄嬰每月撥30元照看費。這些都成了孩子的奶粉錢。趕上孩子生病,老人還得倒貼錢。梁大娘家中最顯眼的就是一張大床,多的時候,上面并排躺著3個嗷嗷待哺的孤兒!眼下,跟老人做伴的是她的“孫女”飛飛。飛飛患有唇腭裂,1988年來到大娘家,日子一久,兩人產生了深深的感情,老人舍不得她走,便辦了領養手續。梁大娘說:“叫她飛飛,是飛來的孩子的意思。人家嫌她丑,俺不嫌棄,俺當她是個寶。”如今飛飛已是膠州市第六中學的初三學生。
據膠州市民政局的同志介紹,這些年,該市及周邊的棄嬰大都先由梁大娘照料幾個月后,或被領養,或送往青島社會福利院。雖然年近80了,但梁大娘熱心腸不改,只要知道街頭上有棄嬰,她都抱回家;對民政局收留的棄嬰,更會主動提出放到她家“暫養”,直到送進社會福利院,她才放心。
20多年前遭遺棄后被老人收留的小唐告訴記者,雖然他們中很多人和老人相處的時間不長,但養育之恩都長記心頭。逢年過節,被梁媽媽救助過的孩子們都會相約看望老人。說起當年的情景,大伙都不禁淚流滿面,感恩的情懷,只能用喊一聲媽媽來表達。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