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萬通與合作建房的倡導者于凌罡達成合作關系,之前坊間盛傳的“招安”說得到一個注腳。針對各方對此事件的質疑,當天下午,于凌罡、馮侖等當事人做客某門戶網,通過網絡直播回答了媒體和網友的疑問。
傳言證實 萬通“招安”于凌罡?
據于凌罡介紹,3月底,他和萬通就開始了接觸。雙方的合作迅速進入實質階段,經過多次磋商,終于達成意向。
萬通筑屋總經理姜郁在接受采訪時,強調了此次的合作并非“招安”,而是有契合點的雙贏。他說,萬通做定制服務是為了降低房地產開發中間營銷的成本,擠壓建房的風險,同時降低前期資本運作的金融風險和金融成本,這與合作建房有著相當的一致性。
于凌罡也強調,在施工細節、資金管理等各種事務的處理上,萬通的專業性是他們選擇其作為定制商的重要原因。而他們也想通過這次的合作,共同探索出一條更高效、分工更明確、更能保障業主權益的建房之路,這并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招安”。
記者注意到,在直播的開始部分,于凌罡被其他幾位嘉賓稱為“于總”,但隨后這個稱呼被于凌罡自己糾正過來,看得出他尚未適應這個頭銜。
牽手萬通 合作建房偏離初衷?
資深合作建房專家陶光遠在直播現場表示,合作建房與定制商的合作,去掉了傳統住宅消費中博弈的過程,能節省很多成本,減少銀行的風險,同時把老百姓買房的積極性激發出來,是一件皆大歡喜的好事。而在國外,住宅定制也是很多國家的主流,合作建房也有相當的淵源,兩者的合作并不鮮見。可以說,這不偏離合作建房的初衷。
就大家共同關心的資金安全問題,于凌罡和姜郁反復強調了其合理的資金監管機制,而于凌罡同時也強調,在出資人的論壇上,大家對萬通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覺得模式比較安全,效率也很高,原來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但有業內專家表示擔憂:作為開發商的萬通,盡管以乙方的方式介入,但已使合作建房偏離原先的設想,這是否意味著合作建房對現實的某種妥協?這種偏離會否繼續下去,進而使合作建房變成所謂“團購”?對這些問題,這位專家表示,此時下結論顯然為時過早。
住宅定制 借勢咸魚翻身?
作為萬通“美國模式”新戰略的重要組織部分,住宅定制服務在萬通未來的業務規劃中占據中重要的地位。但據業內人士觀察,萬通的住宅定制業務在有中國特色的房地產市場上一直未能打開局面,盡管有一些進展,但遠未像萬通所期望的那樣成為市場主流。
從某種意義上說,此次主動向合作建房伸出橄欖枝,不僅使萬通接到一筆不錯的訂單,更重要的是,萬通的地產定制服務獲得了難得的宣傳機會。如果此次的合作能夠得以順利完成,將給萬通帶來了打破僵局了一個極好的突破口,這種合作模式的復制也許就能使這項業務咸魚翻身;即使不復制這次的模式,成功的服務于這些極具廣告效應的合作建房者,也是定制服務的最好宣傳方式。
馮侖說:“因為于總開了個頭,我們的業務才能證明是對的。要不然別的開發商總說美國模式在中國不可能實現,我希望這件事能夠證明。”直接表明了借此次合作推進住宅定制業務的雄心。
評論 暗房調情但愿也能結出正果
我們注意到,馮侖在聊天一開始就強調了他們和于凌罡的合作不是暗房調情,看上去他很在乎這次的合作師出有名。事實上,在隨后的對話中,他也一直試圖為這次的合作尋找一個帽子,一個看上去更淡化商業色彩的、更具普遍社會意義的帽子,甚至將近期熱門的房價等話題牽扯進來。
我們能夠理解馮侖的苦心。與合作建房這個當前最具話題性的事件扯上關系,不啻需要相當大的勇氣,更何況,大家都知道萬通對定制業務發展的焦灼心態,兩者結合起來,極容易讓觀者產生這樣的聯想:萬通可真會做公關,借勢上位還不是為自己的定制業務揚名?
中國人是很忌諱被人這么說的,何況馮侖?于是他大談合作建房與定制服務結合的新模式,能帶來多少多少的好處,能為解決中國房地產的困境甚至為國計民生,做出多么大的貢獻。聽上去頗有新意,但核心依然是住宅定制的美國模式,只不過用合作建房鍍上了一層更鮮亮的色彩。
但我們能夠原諒馮侖和萬通的做法。在房價不受控制、房地產金融破綻百出、普通消費者怨聲載道的當前局面下,任何更高效、更合理的解決住的問題的方式,任何類似的嘗試,都是我們亟須的,不管這種嘗試有什么樣的背景。萬通的定制模式,在遇到合作建房之后會帶來哪些啟示,我們抱著善意的態度,靜靜等待。
錢鐘書說過一句很睿智的話:如果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很好,又何必非要看到生這只蛋的母雞呢?同理,我們才不用去管萬通與于凌罡們的合作是不是暗房調情、私相授受呢,只要這次合作真的能探索出一個比較好的模式,能結出正果,那真是善莫大焉。
鏈接——房價問題政治化
國務院八條。盡管尚未公布,但坊間盛傳,國務院高層已經發布了一份關于切實穩定住房價格的通知。《通知》一共八條意見,分別為:一、高度重視穩定住房價格;二、切實負起穩定住房價格的責任:把房價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負責制,省政府負總責,對住房價格上漲過快,控制不力,要追究有關責任人責任;三、大力調整住房供應結構,調整用地供應結構,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經濟住房土地供應,并督促建設;四、嚴格控制被動性住房需求,主要是控制拆遷數量;五、正確引導居民合理消費需求;六、全面監測房地產市場運行;七、積極貫徹調控住房供求的各項政策措施;八、認真組織對穩定住房價格工作的督促檢查。
·新華社評論。評論認為:“住房價格上漲過快,雖然是局部性和結構性問題,但如果不及時加以控制,有可能演變為全局性問題,將會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
評論甚至將房價問題上升到實踐“三個代表”的高度,“住房價格不能完全由市場來自發調節,政府應該發揮應有的調控作用……地方各級政府一定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把穩定住房價格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
評論還強調:“對住房價格上漲過快、控制措施不力、造成當地房地產價格大起大落,影響經濟穩定運行和社會發展的地區,要追究有關負責人的責任。”
評論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加大住房供應結構調整力度……著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設規模,提高其在市場供應中的比例……抓緊清理閑置土地,促進存量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實際供應總量和利用效率。”“引導居民住房消費,控制不合理需求。針對投資性購房比例偏大和投機炒作嚴重的問題,應加大控制投資性購房需求的力度,大力整頓房地產市場秩序,嚴肅查處違規銷售、惡意哄抬住房價格等非法行為,有效遏制投機炒作。”
把脈樓市
針對某一個行業的發展做出評論,這在新華社的評論員文章中尚屬罕見;將此文章與盡管秘而不宣但已不成為秘密的國務院八條結合,按照中國傳統的官方信號表達方式來看,其意義已不言而喻。之前的諸多調控措施之所以不能見效,主要原因在于部門間不能共進退,政策協調性差;在于地方利益、集團利益與全局利益的沖突;在于官員政績與區域經濟掛鉤帶來的目光短淺的發展觀等等,所有這些問題,在房價調控上升到政治層面之后,有望迎刃而解。
處方按照中國傳統的施政方式,當某個問題政治化之后,它將發生質的變化,完全有必要重新估量。如果說,我們對之前的所有調控信心不足的話,那么這次,我們一定要重新審視這種觀點。我們的購房決策,更應該重新慎重考慮,是推波助瀾,為房價的瘋漲火上澆油,還是靜觀其變,靜候佳音,等待在政策調控下更多、更合適你的經濟適用房、低價房?
我們的處方是:儲蓄五分,觀望兩分,理性三分,分散投資三錢,以充實的購房知識作引,用文火慢燉,待房價降溫方可服用。
對盲目投資的購房人,我們的建議是:梨汁、荸薺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或用蔗漿)各適量,和勻涼服。
什么?您問我這是什么?清心降火,補肺涼肝啊!
(胡 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