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逍遙路社區居民中,流傳著一個“四世同堂”的佳話:癱瘓了14年的“老祖宗”,在孝順后代的照料下,越活越快樂,自
信自己能活過100歲;這一大家人,從來沒有紅過臉。
一屋七口屋檐下面笑聲多
昨天,記者一走進逍遙花園36號樓3單元601,就聽到63歲的兒媳袁秀聰被老太太逗得哈哈大笑。
“我小兒媳在醫院快生了,剛才給老太太一個雞蛋,老太太非逼著我問生了個男孩還是女孩,跟她解釋沒生她不相信,非問是不是生了個女孩,不跟她說……”袁秀聰笑著對記者說,“老太太思想還是有點封建。她94歲了,身體情況還不錯,常對我們說,自己能活到100歲!”
袁秀聰說,現在家里住著四代七口人:老太太、兒子兒媳、大孫子夫婦、孫女、重孫子。“這么多人住一塊,大家從來不紅臉,有事都是商量著來,非常民主,講道理。”袁秀聰說。
孝順兒子朋友不孝就斷交
過了一會兒,老人的大兒子張敦華回來了,他告訴記者,父親去世早,母親守寡四五十年,辛辛苦苦把兄妹三人拉扯大。14年前,老母親突發腦溢血,從此癱瘓。剛癱瘓那幾年,母親無法大小便,媳婦胳膊又受了傷,給母親換洗成了他一人的事。袁秀聰說:“一個大男人,鄰居看到這情景,有的都感動得掉淚。”
“我認為對父母孝敬是天經地義的,誰連父母都不孝順,這個人根本不可交。周圍幾個多年的朋友,就因對父母不好,我堅決同他們斷了交。”張敦華說。
不怕“逆子”先把房子分兒女
張敦華說,現在自己4歲的小孫子有了什么好吃的,先嚷著“給老奶奶吃”,這是教育出來的,不僅要說,關鍵是自己要做好,自己本身孝敬老人了,后代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們會仿效。人都會老,想讓兒女孝順自己,自己首先就要做個孝子。
“很多老人都是等著最后時刻才把財產分給兒女,我不,我和他媽先分財產,四個兒女,誰也不偏向,每人一套房子,直接在房產證上寫上兒女的名字,我不怕失去‘掌控權’,不怕兒女不養老。剛開始有朋友不理解,說財產該給兒子,或者不應過早‘放權’,但我們不怕,相信后代會孝順。現在看來,我們沒看錯孩子,他們對老人都很孝順。”張敦華說。
養生有道老人自信活百歲
94歲的于菁耳朵明顯背了,不過,當老人聽清關于年齡的問話時,伸出一根手指說,“能活過100歲!”好開玩笑的兒媳袁秀聰樂得哈哈大笑,“好啊,那你還給我們掙一萬元獎金了呢!”
張敦華說,老人的身體情況還不錯,這緣于多年來的生活習慣:每天早晨半斤牛奶、兩個雞蛋,6片餅干,有時還吃根油條什么的;中午就是一碗菜、小半個饅頭;晚上吃得很少。
在記者要結束采訪時,老人4歲的曾孫張開元回來了。一進門,就拿著山楂片,說要給老奶奶吃。在張開元把山楂片遞給老奶奶時,記者舉起相機,沒想到,老人見了,趕緊拉過被子擋住臉,袁秀聰笑著說,“婆婆思想還有一偏,就是從來不愿意照相。”見老奶奶不愿照相,張開元撅起了小嘴。記者鞏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