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博士生導師顧明遠教授蒞臨島城,為全國第一個教師發展培訓基地授牌。市南區的教師培訓,何以引起中國教育界“泰斗”級人士的關注?近年來,市南區通過教育機構改革,形成了教研、科研、師訓“三位一體”的教師培訓新格局,提速教師專業發展,“市南經驗”引起了國內教育界
的關注。 品牌區域教育需要一流師資隊伍。如何打造市南區教師培訓的品牌?市南區教體局局長王洪林說,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是決定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問題,突破多年來制約教育發展的“瓶頸”問題,就必須創新,走出一條適合區域特點的教師培訓之路。
重構———一軸三輪
面對教育現代化、教師專業化,教育管理首先需要實現現代化、高效化、專業化。市南區教體局于2001年借新一輪課程改革啟動之際,大膽改革延續多年的管理體制,在全市率先建立集科研、教研、師訓為一體的管理體制,成立了科研、教研、師訓合一的管理部門———市南教育中心,精簡為25人,平均年齡34歲。
教育中心采用“一個軸心,三輪互動”的模式,中心主任全面負責,統領中心三項工作,科研部、教研部、師訓部負責人既有分工又有協作。教育中心的教師集結了市南區省、市特級教師、拔尖人才、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是市南區的科、研、訓優秀人才基地。人員數量精、專業范圍廣、整體素質高、下基層頻率快。“三位一體”按照“小實體、多功能、大服務”的原則,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管理流程;“三位一體”將科、研、訓等部門的資源整合,優化了資源配置,理順了管理體制;“三位一體”圍繞一個軸心,縱向上有分工,橫向上有側重,逐步形成了互補互促、互相協調三輪互動的運作;“三位一體”使得“科研為先導、教研是重點、培訓貫全程”為指導思想的三輪互動、優勢互補的運作模式,在管理層逐步建立起來。教育中心通過建立一系列制度做到了工作秩序條理化、工作目的明確化、工作方法多樣化、工作內容簡明化,形成了一個全方位、多渠道、多層次為基礎教育服務的系統工程。
超越———教師專業發展網絡
在三位一體新機制之下,面對市南區教師素質發展的不均衡性,為挖掘每位教師的潛能,激勵其不斷超越自我,體驗成功獲得自信,市南區教體局通過三型教師的認定和專兼職隊伍的評聘,實現了對教師專業素質的分層培養,形成了多條教師發展梯隊,構成教師隊伍專業發展網絡。
市南區先后制定了《教師教育教學水平評估標準》、《教科研實驗教師(初、中、高級)資格認定辦法》,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角度,堅持“教師自主申報、學校與教育中心、教體局分層評價、全員動態管理”的原則,認定了“名師型、骨干型、勝任型”三型教師和科研初、中、高三級,通過運用“三型教師”評定杠桿,引導基層學校探索實踐,逐步構建了以校為本、分層評價教師評價體系,使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方向更明確,目標更清晰,極大調動起教師主動學習、參與研究、尋求發展的內趨力。
此外,市南區教體局還在全區教師、干部中評聘“兼職教研員、兼職科研員、兼職講師”,兼職教師通過參與組織、管理、指導各級專業活動,不但自身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成為貫徹實施市、區級教學工作的橋梁和紐帶,同時也能夠成為基層單位開展教學研究的中堅力量。
成功———“獨聯體”走向“共同體”
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認識到教育的成功僅靠學校教師內部之間的互助顯然是不夠的,它需要四種人的通力合作:教育專家、學科專家、技術專家、一線的校長和教師。只有在這樣一個教師發展共同體中,在“合作、雙贏”的原則下,才能實現教師專業素質的高效發展。
國內首個教師發展培訓基地建成后,在中國教育學會專家的指導下,市南區建立教師與國內頂尖專家對話機制,將國內外一流的專家、名師請進來,與干部教師面對面交流、為學校(幼兒園)量體裁衣制定適合學校實際的發展規劃、帶教中青年教師、對區域教育發展做出科學診斷……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打造市南區高素質的教師團隊提供有力保障,為市南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師發展學校作為以高等學校和中小學合作為基礎進行的旨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新型學校,在市南區教師教育的沃土上正茁壯成長著。從2004年6月,北京路小學與青島師范學校攜手建立第一所教師發展學校到今天,金門路小學、文登路小學與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德縣路小學、朝城路小學分別與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又協商合作建立了四所教師發展學校。這些學校整合各種優質師資資源,探索出教師培訓的新模式,更好地促進教師教育的深度發展。
為全面拉動學校教師教育工作,市南區教育中心以教育部的兩大課題“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和“新課程師資培訓課題”為抓手,成立了若干校際研究團隊,建立了合作性研究機制和定期交流的制度。這種研究性團隊的建立使各所學校的培訓工作建立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之上,建立在校際交流平臺之中,真正起到了互惠互利的實效,最終實現的是學校的發展和全區教師專業素養的全面提高。
有位校長曾形象地說:課改初期,通識培訓是把表層的土刨了一下,下面的土還非常堅硬,根深蒂固的東西要打破,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幾年來,市南區教體局不懈努力向深層的硬土開戰。自課改以來,市南區共組織干部、教師培訓250多次,參加人員約計78600人次,1550余篇論文在國家級、省、市級論文評選中獲獎,245名教師在國家、省、市教學比武中獲獎,有58人次獲國家級獎勵。本報記者劉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