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占魁是一位用革命者的態度對待工作的“新式勞動者”,山西定襄人,1896年出生于一個農民的家庭。他是抗日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區農具廠化鐵工人,是在生產競賽中涌現出
來的勞動英雄。    趙占魁1938年到延安參加抗日并加入中國共產黨。經過抗大的學習,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命運與共產黨、與革命,是血肉相連分不開的,邊區公營工廠是為抗戰而生產的,工廠本身就是革命的財產,作為工人應當盡力愛護它。在高達二千攝氏度的高熱熔爐面前,他每時每刻都認真工作著,毫不懈怠。他每天早晨上工,都先把當天一切工作準備妥當;晚上放工,把工場收拾清楚,始終“沖鋒在前,退卻在后”。趙占魁在工作上不怕艱苦繁重,始終站在最前面,做得最多最好,但他從來不自夸、不貪功,每遇論功行賞的時候總是讓開,認為那是大家努力的結果。他說,為革命多做些工作,是自我犧牲精神的應有體現,為了抗戰與人民的需要增加生產,在工作中發揮最高的勞動熱忱心甘情愿。他從來不計較個人的待遇與得失,克己奉公。趙占魁這種埋頭苦干、大公無私、自我犧牲的精神,大大地鼓舞了邊區工人的勞動熱情,有力地推動了整個邊區工業建設的向前發展。在趙占魁的身上,體現了一種新的勞動態度,那就是能夠認識自己的主人翁的地位,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勞動英雄、技術能手、節約模范,鍛煉成為一個團結和學習的標兵。朱德稱贊他是用革命者態度對待工作的“新式勞動者”。在趙占魁身上,還有一種自覺愛護工廠、團結工人、努力生產、提高技術,一切為著革命利益、不計較個人得失的無產階級的寶貴品質。    趙占魁同志1939年被邊區政府評為模范工人,1941年,被選為邊區參議會候補議員;1942年,邊區總工會在工廠開展“趙占魁運動”,號召全邊區工人向趙占魁同志學習;1943年,被評為邊區特等勞動英雄,成為邊區工人的一面旗幟;1950年9月,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建國后,趙占魁先后擔任西北總工會、陜西省總工會副主席,繼續為社會主義建設作貢獻。(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