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找不到,研究沒成果,我覺得博士這幾年白讀了”,日前,本市某高校一位即將畢業的博士研究生因為求職屢屢碰壁,無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而辦理了休學手續。
據了解,這位張博士今年七月畢業,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到處聯系工作。
剛開始,他認為憑自己的高學歷,應該很快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
可是幾次招聘
會下來,他才發現很多企業對博士的學歷并不十分“感冒”,有用人意向的單位開出的每月4000元左右的待遇,與自己的6000元的心理預期也有不小差距。幾個月下來,心理壓力越來越大,他的情緒愈發煩躁,出現了失眠、精神恍惚的情況,根本沒辦法再進行課題研究和論文撰寫。最后,他只得辦理休學,回家修養。
近年來,有調查表明,研究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記者從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學生心理健康部門了解到,目前,高校心理門診接待的學生中,研究生的比例已經接近50%。與本科生類似,影響研究生心理的主要因素是:就業壓力、學業壓力和情感問題,但碩士研究生的問題程度要比本科生嚴重,而博士研究生又比碩士研究生的心理問題嚴重。
為什么學歷越高,學生的心理問題會越嚴重?記者就此采訪了天津大學心理門診輔導教師楊麗。楊老師認為,這主要是由于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強度遠遠大于本科生,課題研究成果、論文發表數量都是必須完成的硬指標。其次,隨著年齡的增加,研究生的戀愛、婚姻、家庭生活面臨更多現實問題。但最突出的問題還是來自就業的壓力。
據楊老師介紹,對于學歷高的研究生而言,他們感受的經濟壓力更大,求職的心理期望值也更高。隨著近年來就業競爭的激烈,很多大學生為暫時規避就業矛盾而選擇了考碩、考博,希望高學歷可以換來更好的就業機會。但這種賭博式的選擇卻很難收獲理想的效果。有些學生盲目選擇了自己并不喜歡、擅長的專業,有的選擇的專業又太細、太專,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當他們畢業時,發現就業的競爭更加激烈,而企業開出的待遇條件卻達不到他們的理想值。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勢必造成他們的心理落差,但此時,他們已沒有退路再逃避就業的現實問題。那些不能放下身段、調整心態的研究生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