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光雄
我到一位退休的朋友家串門,這位朋友做過隨軍記者、當過地方官員,長期與文字工作結緣。退休后,除整理歷年所發表的新聞、通訊、言論文章外,還應當地報社約稿,寫些時論文章,并創作出版了兩部小說,獲得北京某某“杯”全國文學大獎賽優秀作品獎,花甲之年當了省作協會員。我對他還在發揮余
熱,繼續為社會作貢獻表示欽佩,同時祝賀他在文壇上所取得的成績。
不想,朋友神情無奈,他捧出厚厚的一大疊均來自北京的信件,數了數,竟然有八十多封,信封上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全是電腦打印的。再看印的來信單位,都是令人赫然的桂冠單位,什么“中國作家世紀論壇組織委員會”、“《中國精神文明大典》編輯委員會”、“中國專家大辭典編委會”、“共和國創新專家名典編輯部”、
“《中國改革擷英大典》編委會”
、“《中國當代杰出創新人才》編委會”、“感動中國-時代杰出創業新聞人物2005新年論壇”、“《神州強國人才大辭典》編委會”、“《中國人物志》編委會”、
“《世界華人突出貢獻專家名典》編委會”,還有“中華脊梁-海內外杰出創業人才國慶55周年座談會暨國慶慶典”、“第六屆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新年座談會”、“中華百業杰出創業人才2005‘五?一’座談會”等等。
朋友說:“我真是受寵若驚喲!但是,你打開信一看,全是編纂了我的簡要事跡資料,說是入編了他們的什么大典,然后就附上訂書單,誘你買他們一本書,價格各280、390、600元不等,甚至980元一本。并征訂什么獎牌、匾、碑、杯,分AB兩級價格,便宜的也要500元以上,貴的則加倍價。至于你要是應邀,拿著他們印得精美的請柬,赴京出席什么‘慶典’、‘座談會’,這《與會須知》交費這一條說得很明白,你除自出路費外,還得交三至四千元的會務費……”朋友說到此,兩手一攤,真是哭笑不得,便又自嘲地說:“我算什么名人啊,還‘精英’、‘專家’、‘突出貢獻’什么的。真是這樣,我還在這里呀?不早進京,甚至出國了?!”
我問,北京這個“典”、那個“會”的,何以知道他的信息資料呢?他拿出《延伸的長城?中國轉業軍官風采》第二卷,告訴我:原來,他多年前曾在國務院軍轉辦《中國轉業軍官》雜志,發表過一篇特寫《我的廣東友人》,寫了幾個戰友轉業后在廣東改革開放中大顯身手的情況,也不知是在京的哪位戰友推薦、介紹,就跟蹤將他入編了《延伸的長城》,然后通知他郵購書。他考慮自己在部隊戰斗二十多年,兩次入越作戰,就花了282元郵購了一本收藏作紀念。誰知,這就捅了“馬蜂窩”,北京幾十家《名典》編委會便接踵而來,所謂入編校樣稿,全是照抄《延伸的長城》所載的稿。
原來如此!我順手翻閱了隨信寄給他的印刷精美的《名典》廣告,各家都煞有介事地印有退下來的一些名人的頌揚類的題詞,為本《名典》征訂作政治資本。由此,我不勝感慨有三:
一是所謂入《名典》,乃是出錢即可唾手可得。管你是不是什么名人、專家,只要你出錢,我就可以用北京的名義給你一頂假桂冠,反正我什么待遇也不給你,你就得個虛名而已。這對那些圖虛榮的人來說,可能行之有效。我們確實見過一些人的名片上,連冠十幾家《名典》入編者,招搖過市、頗為神氣。殊不知,務實者卻嗤之以鼻。我的朋友就說:“你在哪里供什么職,領什么工資,你就是什么。別的都是狗屁!”我料想,這個道理,北京各家《名典》編委會的大手筆們不會不懂?蔀槭裁疵髦豢蔀橐惨獮槟?難道真是手頭缺錢,才出此矇人下策,撈錢么?這與市面上辦假證、賣假文憑有何區別?
二是敗壞了京城文人的形象和聲譽。不得而知,這些個所謂的《名典》編委會,決不是國家行政機關正式編制,而是文人個體戶。而敢冒充國家級這么大的牌子來引誘人,就也決不是等閑文人,一定是確實在國家級機關供職資深的享有盛名的大秀才,或是此類離退休人員,他們身體尚健、頭腦還靈,尋思著不再升官,也還可用余威掙點外快,為子孫增多點積累,F在鼓勵發財嘛!于是,他們利用多年接觸上層建筑的關系,搞掛靠,搞策劃,出點子,行“掛羊頭賣狗肉”之事。當然,具體操作辦事,如跑印刷廠、收集信息資料、收發信件、編撰書樣、校對、收錢、記賬、郵寄等,那是可以招聘“馬仔”干的。有效益、有錢賺,牌子又大,何愁沒人干。但是,他們這樣干,全國各地的有識之士,會對他們產生什么看法呢?他們原本是各地的精英人才,才進京入國家級機關單位的,怎么現在也變得充滿銅臭,俗不可耐了呢?難道這就是市場經濟的效應嗎?這是發財之道的與時俱進嗎?
三是拉虎皮作大旗,玷污了退下來的一些領導人。差不多每家《名典》都有退下來的高級干部對其頌揚的題詞,而這又成為他們“合法”的擋箭牌和護身符。退下來的干部們年事已高,在家頤養天年,多是深居簡出的了。他們之所以對找上門來要求題詞的能夠有求必應,是革命前輩對事業的支持和勉勵,其實并不知道具體事情的真相。這些個《名典》的領頭大秀才們,正是掌握和利用了革命老前輩的善良心理,以假作真、以公濟私,蒙騙了老爺子們,不費吹灰之力,便索取了這些高級干部講好話的題詞,以作他們狗膽行騙的“尚方寶劍”。
北京過剩的文人們,既然你們還有充分的精力,就應該在家靜坐下來思考,或到社會上聽些街談巷議,抓些熱點、焦點問題,搞些利國利民的研究,再運用你們的正當渠道和熟悉的途徑,為構筑和諧中國,給黨和國家獻計獻策。這樣做,才不負當年你們進京報效祖國的抱負,最起碼也不至于給當今市場經濟添亂吧!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