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我為“創城”加一分萬人簽名(本報記者 周建亮 張羽
王瑜) |
“創城”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在市南區,“我為‘創城’加一分”的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在“創城”的關鍵階段,他們向全市市民發出倡議:我為“創城”加一分,做可愛的青島人。
“創城”的主體在人,關鍵也在人,全面提高我市廣大市民對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知曉率、支持率和參與率是當務之急。只有我們每位市民都多一分“創城”的責任意識和主角意識,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細節做起,才能真正在全社會形成和諧文明的氛圍,也才能在人人參與創建的過程中,享受到全市共創文明的成果。
創城我有責創城我參與
———市南區“創城”活動如火如荼
圍繞給“創城”加一分,市南區開展了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活動,進一步明確了創建目標,激發了創建熱情,增添了創建信心,全面提高了我市廣大市民對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知曉率、支持率和參與率。關注創城,從我做起,從細節做起,已經成為市南區全區上下的共同追求。
社區貼上“創城”宣傳畫
設計印制創城宣傳畫和創城明信片共16萬份,普及到市民手中,宣傳畫和明信片分別是一套四張。
加上自己的那一分
文明就在身邊,文明就在細微之處,我們稍稍一點嚴謹,就可以讓自己成為一個文明的人。在市南區下發的宣傳畫中明確定標注了什么樣的行為可以讓自己做個合格的青島人,呼吁大家為青島的創城加上屬于自己應做的那一分。每一分的相加,都會讓我們的城市更美好,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最終跨入文明城市的行列。
20字道德規范記心頭
市南區將公民道德規范的20個字,醒目地標注在宣傳畫上,再次向社會宣傳,提醒大家共同遵守,同時也提高廣大市民對公民道德規范的知曉率,為創建文明城市測評體系中的調查問卷打好宣傳基礎。
奉獻愛心,分享快樂
奉獻是最大的快樂,做一個被需要的人,是最大的滿足。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市南號召大家參加公益活動,加入到義工的行列里來,為構建和諧的社會營造溫馨的生活氛圍做出積極的努力。
發一封聯心創城信
“創城”公開信將青島創城的有關事項和要求市民做到的行為規范寫入其中,將創城公開信地毯式的普及,發到全區3萬名小學生的手中,要求小學生和家長們共同在創城信上簽字,做文明的青島人,全家共同參與創城活動,為創城共同努力。
“我為創城加一分,做可愛的青島人”萬人簽名
發動義工志愿者,在市南區人群比較集中的區域廣場、樓道、商店、公寓、社區進行大規模的宣傳活動,向來往的行人進行宣傳,號召行人在橫幅上簽字,加大創城的知曉率。千人調查問卷
將創城知識設計成調查問卷的形式,讓市民通過問卷調查,檢查對照自己的行為,發現不文明的現象,糾正不良的習慣,同時,通過問卷統計,收集可靠創城有關數據,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
開展“市民萬人巡訪”
市南區招募了一批不同“專業”的“文明巡訪團成員”,其中包括“文明‘三讓’市民巡訪團”、“‘啄木鳥’巡訪團”以及“生態環境巡訪團”三個組。他們在職能部門專業人員進行相關專業的培訓后,將根據“創建文明城市目標測評體系”的有關內容,對各類不文明的現象進行督察和舉報,以便各職能部門加大創城的力度,加快創城進程。
市南區還實施專群結合的方式,構建政務督察、專業督查和市民文明巡訪檢查三級督察網絡,建立起組織督查、發現問題、督辦落實、反饋評價一整套督查工作流程。政務督察由創城辦公室與區委、政府政務督查室聯合,采取定期不定期相結合、明察與暗訪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對全區創城工作進行督查,及時發現問題,簽發督辦通知單,限期進行落實,并對落實結果進行反饋評價,保證各項創建任務的落實。同時,加強統一指揮調度,建立科學的運行機制,區委將定期召開各創城工作協調會議,分析各項專業指標的進展情況,及時做好調度協調工作。
市文明辦負責人號召全市市民響應倡議———黃金周里展文明再樹青島新形象
市民是創建文明城市的行為主體,是創城的參與者、受益者和評判者。這次“創城”的一個鮮明特點也在于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因此我們要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首先要取得最廣大市民群眾的熱情支持和廣泛參與,可以說,如果失去了市民的后援支持,“創城”也就成了無根之果,無源之水。
市文明辦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談到,市南區開展的“我為創建文明城市加一分,做可愛的青島人”系列活動,從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雜物、不亂貼亂畫、不損壞公物、不打架罵人、不酗酒滋事、不在公共場所吸煙、不違反交通規則等“不”字做起,從公共汽車上主動讓座、熱心對待外地人問路、為社區捐一本書、遵守交通“三讓”、積極參加社區義工等“細節”上做起,可以說是摸準了市民在“創城”中的關鍵定位,因為很多細節和小事恰恰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的文明涵養程度。市南區組織的這些活動就是著眼于改變我們市民自身存在的一些陋習,營造全區市民處處講文明、事事顯涵養的良好環境、提高市民創城積極性的一次有效嘗試。這些活動形式活潑,宣傳形式也多樣化,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廣大市民的創城熱情,增添了創城信心,營造了濃郁的氛圍,提高了創城的民眾知曉率、支持率和參與率,實現了創城主體的激活,值得各區市和部門借鑒。
“五一”黃金周馬上就要到來了,美麗的青島必將迎接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這是調動市民“創城”熱情、展示青島市民素質的一個良好契機。在黃金周期間,我們市民的行為將被放置在一個更為寬廣的環境之下,青島市民的整體文明素質也將有更多的人來評判,因此希望更多的青島市民響應倡議,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細節做起,做文明人、說文明話、行文明事,不僅給外地游客留下好印象,也為我們創城加上關鍵的一分。
下一步,市文明辦也將圍繞著調動市民創城積極性開展一系列活動,讓市民從身邊的細節來發現亮點、尋找問題,比如開展市民文明尋訪、讓市民拍、畫、評身邊的不文明現象、還計劃通過電視、報紙、廣播、網絡等媒體來發揮群眾的創城熱情,讓市民群眾都來說說身邊的文明人,議議身邊的文明事,實現用群眾身邊的先進典型來教育引導群眾的目的,以此來提高創城的市民參與度,形成全城上下同心創城的良好氛圍。
倡議書
市民朋友們:
大家好!
青島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如火如荼,全市上下正在形成一個人人講文明、處處守禮儀的和諧新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參與,為了我們美麗的家鄉能夠在全國首批進入文明城市行列,市南區委、區政府向全市廣大市民發出倡議: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踴躍參與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中來,從現在做起、從細節做起,與文明同行,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我們的倡議口號是:我為創城加一分,做可愛的青島人。
“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是一個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綜合性的最高榮譽,是一個城市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和城市品牌,創建文明城市也將給廣大市民帶來更多的實惠,營造更加優美、溫馨、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在參與創建文明城市的過程中,我們每個市民都應該多一分責任意識和主角意識,在創建文明城市活動中要努力做到:
1、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從“不”字做起,為創城加一分。具體做到: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雜物、不亂貼亂畫、不損壞公物、不打架罵人、不酗酒滋事、不在公共場所吸煙、不違反交通規則。
2、踴躍參與創建文明城市活動,從“細節”做起,為創城加一分。具體做到:自覺遵守《青島市公民文明公約》規定,尊老愛幼、公共汽車上主動讓座;熱心對待外地人問路;為社區捐一本書;遵守交通“三讓”;積極參加社區義工,深入街道社區積極開展創城宣傳;講文明話,辦文明事,自覺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積極投身到建設文明社區、文明家庭和社會公益事業活動中,奉獻愛心,分享快樂,做個充滿愛心的青島人。
3、在參與創建文明城市的過程中,發揮你的帶頭作用,為創城加一分!皠摮恰惫ぷ髫熑未,我們擔負著創城的重任,請大家告訴大家,迅速行動起來,營造“創城我有責、創城我參與”的濃厚創城氛圍。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把你貢獻出的那份力匯集到“創城”工作的洪流中來,把應該屬于你的那一分加到創城中來,你付出的每一份力,你加上的每一分,都會讓我們的城市更美好,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舉全市之力,眾志成城,同心協力,分分相加,志在必得,“全國文明城市”的榮譽一定屬于我們!
中共青島市市南區委
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政府
2005.4.28
鏈接
●《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規定審核《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要求市民對“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20字基本道德規范的家喻戶曉率要達到≥80%,而且規定黨政干部必須要熟記,并主動宣傳?疾旆绞綖閱柧碚{查,所占的分值為1.1分。
●《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對市民文明行為的考察分為四大類。
一是公共場所道德,考察內容為無亂扔雜物、隨地吐痰、損壞花草樹木、吵架、斗毆等不文明行為,禁煙場所無吸煙現象、影劇院、圖書館、會所等場所安靜、文明、無大聲喧嘩、嬉鬧現象;基本無手機、BP機的聲音,考察方式均為實地考察,分值為1.5分。
二是市民交通行為,考核人員將實地考察車輛、行人各行其道;車輛、行人無亂穿馬路、闖紅燈現象;交通暢通、無人為造成的嚴重阻塞現象等,所占比分為1.8分。
三是考察公共設施的維護,包括公共電話、郵箱、報欄、座椅、雕塑等公共設施得到精心保護,無人為弄臟、損壞現象,且各類公共設施功能完好,能正常使用;所占的比分為0.8分。
四是實地考察人際互助,包括公交車上為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者主動讓座、友善對待外來人員,耐心熱情回答陌生人的問詢;孤、老、殘、弱等得到志愿服務等,所占比值為1.0分,這四大方面一共占的分值為5.1分。
義務“樓長”江崇恕
走進長汀路9號1單元101戶,我們看到的是仙游路社區的第一家“老年家庭樂園”,主人是江崇恕,他也是所在樓座的“義務樓長”。樓東端有處空地,多年來茅草橫生,垃圾遍地,是多年的衛生死角。辦事處和居委會年年派人來進行清潔、拔草,但總是得不到根治。江師傅當上樓長后,不厭其煩地找到居委會、辦事處,要求將此地做為重點進行治理。后來,他又報名參加了社區組織的文明巡訪團,與社區巡訪團的成員一起,提出了“對長汀路9號東端場地進行整治”的建議。這塊空地被納入硬化地面的計劃了,江師傅得知這一消息后,高興地見到鄰里們就說:“政府說話算數,咱們等到了!”原來的茅草地,現在成了長汀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居民們早晚健身納涼都去那兒。江師傅說,能為“創城”加上一分,是我最高興的事兒。
文明小市民魏澤宇
這段時間,基隆路小學五年級二班的學生魏澤宇,經常交給老師一份“調查問卷”,在這份問卷上他要回答一些問題:比如你今天使用了哪些文明用語?你今天發現家人有不文明用語嗎,你糾正了多少次?這份“問卷”被制作成一張小巧精美的卡片,稱為“互律文明卡”。
魏澤宇說,為了填好這份“問卷”,他每次都要開動腦筋,搜尋生活中的一些文明用語:您好,對不起、再見、請……與魏澤宇一樣,基隆路小學的所有學生一直堅持填寫這份“互律文明卡”。老師和家長們反映,自從接觸到這張卡片,孩子們開始注意使用文明用語了,而且意識到要言行一致,不僅要說文明語言,還要做文明事。于是,上學放學的路上,看到盲道上的地磚脫落,他們會撿起來放回原處;電線桿上貼著小廣告,他們會用手清理;出入門口、上下車的時候,他們會互相禮讓,或讓女同學先行……(本報記者
周建亮 張羽 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