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彭定康的名字,很多中國人并不感到陌生。他是英國保守黨前主席,1993年,48歲的彭定康被派往香港擔任末代港督,親眼見證了昔日日不落帝國的旗幟在東方明珠降落。
   從1997年彭定康離開香港到如今,8年過去了,香港以更具活力更具競爭力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而彭定康在回到英國后,擔任過歐盟負責對外關系的委員。2003年,彭定康接受了英國牛津大學的邀請,出任該校第294任校長,并將終身擔任這一職務。2004年,在角逐歐盟委員會主席失敗后,他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近日,彭定康在接受采訪時,談到了從末代港督到牛津校長的經歷。
   在香港生活最快樂
   彭定康說,在香港的生活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5年。港督職位,從政治上來說很辛苦,但我愛那個城市,我愛她的中國味,愛她的中西融合,我愛她的活力、她的繁華。我喜歡她文化中的很多方面,我喜歡那里的飲食。在那里,我對中國音樂產生了興趣,也讀了很多中國歷史,我讀論語和讀圣經新約一樣多。我愛那個地方,我的家人們也愛那個地方。
   彭定康說,香港成功地度過了1997到1998年的金融危機,而且經濟仍然保持了很好的面貌,香港仍然是一個自由的城市,我更加相信,香港人能夠處理好自己的事情。香港當然是中國的一部分,而且是個重要部分,是一顆明珠。
   中國是一列快車
   離開香港后,1999年,彭定康被任命為歐盟負責對外關系的委員。上任后,他力主與中國發展友好關系,并且為促進中歐關系數次訪華,為歐盟與中國的關系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在談到西方對中國最大的誤解是什么時,彭定康說,我認為,外面的世界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有時候不夠理性,原因在于中國的面積和潛在的經濟重要性。這是一個人們從馬可波羅時代就犯的錯誤,人們,尤其是商人有時可能會忘記,要在中國發展好就必須遵守某種約束,這和在美國或歐洲發展是一樣的。目前,有時對于中國問題很容易產生非理性的夸大。中國經濟在過去20年中發展得極其迅猛,中國經濟像火車一樣向前飛馳,而且是快車。
   管理大學就像“趕貓”
   談到英國牛津大學校長這一職務,彭定康說,必須以“商業方式”來管理牛津,這樣才能跟財大氣粗的美國大學競爭。
   彭定康說,我希望我的從政經驗能夠使我成為好的校長,能夠把人們管理好。雖然在真正的大學管理中,按照規定我的角色是個獨裁者,像所有的前任校長一樣,是董事長而不是首席執行官。但在任何學校里,讓人們合作都有點像是要把貓趕到一起。對于我來說,通過這么多年的經歷,我的“趕貓技術”已經很專業了。潘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