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藝
發起“少發一條短信,資助一戶艾滋家庭”,計劃5年內使8500戶艾滋家庭受益
義務防艾宣傳員白志藝。 本報記者倪華初攝
對話動機
從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底,全國6所高校的約2000名學生參加了“少發一條短信,資助一戶艾滋家庭”的活動,該活動發起人為福建省30歲的青年白志藝。
“計劃用5年的時間,走訪850所高校,與8500戶艾滋家庭建立聯系,資助他們,”5月4日下午,來北京辦事的白志藝說,他已經走訪了11個省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45所高校,盡管是民間行為,但得到了很多高校有關部門的支持。
“民間防艾第一人”高耀潔5月3日在電話中對記者說,不贊成白志藝的行為,反對直接以現金的方式資助艾滋家庭。
對話人物
白志藝
男,30歲,福建省泉州人,“飛揚紅絲帶”預防艾滋華夏行的始創者。2000年畢業于福州大學工商管理系,畢業后在家做茶葉生意,喜歡騎單車游玩。
2004年3月21日,白志藝從福建福州出發自費騎單車環游全國,宣傳預防艾滋知識。他的目標是今年使200戶艾滋家庭得到幫助,五年內把這個數字變為8500戶。
擬發動850所大學學生參與活動
倡導平等付出,希望以團隊的力量帶動更多人參與,不贊成個人多捐。
新京報:大學畢業4年內你一直在做茶葉生意,生活應該不錯,為什么想到做這件事?
白志藝:人活著的價值,就是要為社會做點事,考慮多個方案后,我選擇了宣傳預防艾滋,并扶助那些急需幫助的艾滋家庭。剛畢業時,經濟上沒有獨立,沒辦法去做,畢業4年了,思想上和經濟條件都成熟了,可以做了。
新京報:最初的計劃好像只是宣傳預防艾滋吧?
白志藝:嗯,開始并沒有想到找大學生資助這些家庭,只是騎自行車從母校福州大學出發,到河南四川等11個省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宣傳預防艾滋。
新京報:后來為什么會有“少發一條短信,資助一戶艾滋家庭”的方案?
白志藝:去年6月,到了河南上蔡縣和新蔡縣一些艾滋家庭后,發現他們的最大需求是生存,其次是小孩教育,他們實在是太窮。
新京報:社會上愿意資助的人不少,為什么要發動經濟上并未獨立的大學生參與?
白志藝:大學生參與這項活動,能夠主動了解艾滋的相關知識,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另一方面,通過親身接觸社會、幫助病人,可以培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其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是有益的。
新京報:有些學生家庭狀況好些,為何不同意學生單獨或幾個人資助一個艾滋家庭?
白志藝:我們倡導平等付出,不管你家里多有錢,我們希望以團隊的力量去做一件事,這樣才能帶動更多的人參與,所以不贊成個人多捐。
新京報:整個活動有一個什么樣的規劃?
白志藝:用5年的時間單車環行全國各省(市、區)及艾滋病區,總行程達到12.1萬公里。宣傳和發動大概850所高校的學生參與“少發一條短信,資助一戶艾滋家庭”活動,資助8500戶艾滋家庭。
已有2000學生資助46戶艾滋家庭
目前有6所學校的46個班級參與活動,今年的目標是資助200戶,壓力比較大。
新京報:活動開展了幾個月,順不順利,今年的目標是資助多少家庭?
白志藝:開展了5個月,目前有6所學校的46個班級參與資助46戶艾滋家庭,大概有2000名學生。今年資助的目標是200戶,壓力比較大。
新京報:是以學校或班級名義還是自行決定是否資助?
白志藝:以班級名義資助,一個班級資助一個艾滋家庭一年,每個月的1日統一匯款,我們倡議每個人少發一條短信,一個月省下3元錢捐給艾滋家庭,一個班級每月資助最高不能超過200元,且完全采取自愿,學校和老師都不參與。
新京報:為什么要在每月1日統一寄出?
白志藝:這次資助的對象都是河南新蔡縣一個村的,統一寄出就能同時收到,他們能感到對每個艾滋家庭都是平等的,沒有一個受到歧視。
新京報:如果一個班級的資助超過200元呢?
白志藝:超出部分當做寒暑假放學時的資助款,或其他假期適當增加資助金額。這樣既減輕了學生負擔,也可以避免被資助對象對資助款產生依賴心理。
新京報:一個月一兩百塊錢對艾滋家庭來說能解決什么問題?
白志藝:這些錢只是讓他們在經濟上得到一定援助,生活有點保障,讓病人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真誠的關心,社會沒有拋棄他們,也可以適當減輕政府壓力。
新京報:為什么貧困地區的大學生對資助更積極?
白志藝:目前有暨南大學等6所高校參與,但寧夏醫學院開展得最好,有20個班級,大概800名學生參加,他們的貧困生多,因為他們貧困,就更懂得弱者需要幫助。
新京報:到全國各地宣傳預防艾滋的經費如何解決?
白志藝:完全是自費,剛開始時,自己有3萬多元,后來騎車到了澳門,一家企業在當地的電視上看了報道后,主動贊助了2.5萬元港幣,現在還在用這個錢。
新京報:澳門同胞如何看待艾滋?
白志藝:據當地有關機構介紹,澳門沒有艾滋患者,但是他們很關注這個病,媒體報道后,一些的士司機看見我,主動致意,并讓我騎車先過去,還有一群小女孩找我簽名。
兩次進入河南艾滋病區
第一次接觸了20多個家庭,第二次住了4個月,帶出168戶需要捐助者名單。
新京報:兩次去河南的艾滋病區干什么?
白志藝:掌握艾滋家庭的各方面情況,包括其家庭人口、感染人數和感染程度,小孩是否在讀書,確認其是否屬艾滋家庭。
第一次是去年6月23日,接觸了20多個家庭,給他們買了些食品;第2次是去年10月,在那里吃住了4個月,我挑選了168個艾滋家庭,然后給每戶5-10元錢,讓他們去銀行開戶,并自己掌握密碼,再到高校尋找學生捐助。
新京報:進入艾滋病區怕嗎?
白志藝:剛開始心里是有點怯,但進去后就不怕了,怕也沒有用啊。
新京報:學生同意捐助后,通過什么方式給艾滋家庭錢?
白志藝:大學生看了我提供的艾滋家庭資料后,選擇受捐助人,所有的款項直接寄給受捐助人,我一分錢也不經手。
高耀潔反對用現金資助
她發現有些受捐助家庭亂花錢,我堅持自己的做法,以后可能簽協議規定錢的用途。
新京報:你和“民間防艾第一人”高耀潔相比,誰的操作方式可行性更強?
白志藝:這個不好比,近10年來,高教授一直默默的以個人的力量,關注和資助艾滋患者家庭,但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真正的力量還是來自社會。
新京報:去年6月,你在高耀潔家為什么留下1000元呢?
白志藝:當初只是想去看看她,表達對她的景仰,其次是看她對我的做法有什么看法。給她留的1000元,最后轉給了一名上大學的孤兒,還給我寄來了匯款憑據。
新京報:5月3日我打電話給高耀潔時,她不贊同你的做法,你認為是什么原因?
白志藝:出于安全考慮,當初她極力反對我去農村艾滋病區,這是善意的關愛。
新京報:事實上,她堅決反對用現金的方式對艾滋家庭進行幫助,因為她發現有些人沒有把捐助的款項用在急需的地方。你還堅持你的做法嗎?
白志藝:我依然堅持這樣做。大學生資助的款項對一個艾滋家庭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但可以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同時讓大學生有一種社會責任感。
新京報:如何了解艾滋家庭收到的資助款的去向?
白志藝:我和受捐助家庭約定,必須用電話或書信與資助的大學生聯系,交流感情,并盡可能說出錢的用處,如果在接到匯款后一個月內沒有聯系,捐助就會自動終止。
新京報:想過一旦出現了高耀潔所說的受捐助家庭亂花錢,甚至賭博等情況造成的后果嗎?
白志藝:可能會傷害一些大學生的感情,但是相信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做任何事情不可能十全十美。以后可能會和艾滋家庭簽署協議,規定錢的用途,比如專門給小孩讀書等。
新京報:更可怕的是,一個班級的學生碰到這樣的事,可能會澆滅整個學校甚至所有大學生的捐助熱情,意識到這種可怕的后果了嗎?
白志藝:現在活動剛開始,還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如果捐助形成了規模,確實有可能發生,我倡導的這條路沒有人走過,只有一邊探索,再一邊想辦法解決。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毛學文
“百度”一下“資助艾滋家庭”,相關網頁達30700篇。目前,在艾滋病疫情比較嚴重的一些地區,從政府到民間,針對艾滋家庭這一特殊的群體都已開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