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臺東時發現有許多人圍坐在一起,走近一看才發現他們是在打撲克。這種景象在其他城市沒有見到過。”來自江蘇的游客王先生昨天和同伴逛到臺東附近時,延安路橋下的頗具規模的撲克攤讓他吃了一驚。
在市區,還有不少地方與延安路橋下一樣,經常聚集著不少市民打“夠級”。這種眾人聚集打撲克的現象對
周邊的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也影響了城市的形象。有市民建議,有關部門應當為“夠級”愛好者提供更好的場所,并將他們組織起來,經常性地開展比賽。
現場探訪
“夠級”服務一條龍
昨晚6時左右,記者來到延安路橋旁時,發現這里的撲克攤已沒有人影,只有一位出租馬扎子的正在收拾場地。據介紹,由于這里長期聚集著一群打“夠級”的市民,從出租馬扎子到中午送飯已形成了一條龍的服務。
“別處找不到打‘夠級’的,只有這個地方才能湊夠手。”在延安路橋旁,經常來此打撲克的一位市民告訴記者。記者發現,來這里打撲克的多為年輕人和中年人,許多人玩得很投入。另外,在貯水山、海泊公園、水清溝公園等地都有不少“夠級”愛好者每天相聚在一起。
市民建議定期組織“夠級”比賽
“既然我市愛好‘夠級’的市民這么多,為何不組織經常性的比賽,吸引‘夠級’愛好者來參加?這樣將街頭的‘夠級’攤收編后,對城市的形象也有好處。”在采訪中,有不少市民建議,我市應當組織多層次的、經常性的“夠級”比賽,通過疏導的辦法解決街頭撲克攤的難題。
據了解,“夠級”打法起源于青島,據說是在20世紀70年代未期發明的,80年代開始普遍流行于山東地區,目前已流傳到全國各地。但在青島,全市性的群眾參與面較廣的“夠級”比賽至今沒有開展過,倒是在濟南等城市,組織過多次“夠級”比賽。有市民建議,青島既然做為“夠級”的發源地,就應當讓“夠級”成為市民生活中的一種樂趣,定期開展活動。記者
蘆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