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日本掌握著玩具行業的訂單,也掌握著玩具生產企業的命運;隨后,韓國替代日本,掌控了國際玩具產業。10年前,韓資玩具產業轉移至青島。而今,青島同樣面臨當年困擾日韓的命題———玩具產業:如何面對高增長下的隱憂 玩具是我市20大出口商品之一,最近幾年一直保
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出口企業也在不斷擴大。然而,記者通過采訪調查發現,我市玩具產業在高速增長下也存在許多隱憂,伴隨著眾多企業的誕生,與其同步的是一些企業的倒閉。內外因素的影響,讓一些企業對前景產生了擔憂。 據了解,我市是全國重要的玩具出口基地,具有出口質量許可證的企業從2003年的60多家,增加到現在的近90家。2004年,我市玩具出口1.98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2.5%,今年一季度增長幅度保持在11%以上,出口量占到全省的60%。
我市玩具產業的發展與韓資的進入密不可分,90%的玩具出口企業為韓資企業。10年前,由于受到韓國國內成本高的影響,韓資企業紛紛往外轉移,我市以地理環境和投資環境的優越,以及低廉的勞動成本,吸引了大量韓資玩具企業來青投資。韓資企業的進入帶動了我市玩具相關產業的發展。截至目前,全市為玩具服務加工的企業已經近500家,從業人員達到了6萬人。
從今年開始,我市民營企業在玩具行業出現快速增長勢頭。今年年初,我市又增6家玩具出口企業,其中5家為民營企業。而這些民營企業多為原來為韓資企業做配套的企業。與新生企業相伴而生的,是一些企業的破產。從2003年以來,青島口岸已經有近10家玩具企業破產。
對此,青島華仁玩具的王先生認為,企業破產主要因素是企業的出口不是直接面對客戶,而是通過中間商進行貿易,導致企業利潤減少,經營出現困難。舜信益商貿的唐曉東先生表達了另外觀點。他說,許多玩具中小企業僅僅依靠某一個或兩個客戶生存,失去了大客戶,就會導致企業關門。青島檢驗檢疫局有關人士則從深層次分析了原因。她認為,目前青島玩具產業結構不合理,生產方式簡單,管理水平不高,技術落后,產品形式單一是青島玩具企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據悉,青島近90家玩具出口企業中只有4家不是生產出口毛絨玩具,毛絨生產企業處在產業最低層次,處于附加值較低的產業價值鏈低端,絕大部分企業依靠來樣來料加工,90%以上企業為OEM形式,即“代工生產”、“貼牌生產”,缺乏技術創新和設計能力,導致了市場競爭力弱,產品形式陳舊,品種單一。
有關專家指出,青島目前的情況與原來的韓國情況相似。20年前,日本掌握著整個玩具行業的訂單,也掌握著玩具生產企業的命運,當時日本也是把大量的生產企業轉移到韓國,日本在看到沒有利潤可圖時,韓國掌握了行業的訂單,也就掌握了生產企業的命運。后來,韓國又把產業轉移到了中國。
目前,青島的玩具則正處在韓國企業因利潤變小而逐漸撤出該行業,同時當地企業正在逐漸發展的階段。有關人士認為,在這個階段,青島企業必須積極走出去,了解先進的信息,要直接從客戶手中獲得訂單,同時還要不斷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本報記者鄒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