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有資產轉讓、拍賣行為的逐步規范,我省產權市場日趨活躍。去年下半年至今,魯財、魯信兩個產權交易中心交易量達22.6億元,青島、煙臺等地產權交易也表現不俗,共有近百家企業進場交易,全省資產交易量突破百億元。有關專家評價說,我省國有企業產權轉讓開始了有效監管下的“陽光交易”。
山東產權
市場起步較早,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設在濟南的山東產權交易所和淄博市的自動報價系統及青島產權交易中心彼此呼應,曾一度領全國產權交易之風騷。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被全部關閉。1998年,國企改革在全國大規模展開,由于我省失去了產權交易市場平臺,國企產權轉讓流于暗箱操作和行政化撮合,發展產權交易市場再度提上日程。2003年10月,在省領導的直接關懷下,魯財、魯信兩個產權交易中心成立,但8個月的時間僅做成一筆交易,陷入尷尬困局。
2004年1月1日和2月1日,國家國資委和省政府有關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的管理辦法相繼出臺,明確規定:國企產權交易必須在產權交易機構公開進行,并且公告期不少于20個工作日。之后,隨著省國資委及青島、濟南、煙臺等市一級國資委的相繼成立,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了明確責任人,由國企改革涉及的資產拍賣和轉讓逐步開始規范,產權轉讓必須進場交易等措施也開始得到落實。尤其是從2004年下半年至今,省內產權交易開始呈現活躍態勢,僅省屬就有18戶企業資產在省魯財、省魯信兩家產權交易中心交易成功,涉及凈資產達22.6億元。魯財產權交易中心不僅較好地完成了省屬企業產權轉讓,還與天津、上海、北京等地的產權交易中心實現聯網掛牌,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
在青島,還開發啟用了非上市股權交易系統,2004年實現國有產權交易總額109億元,同比增長22.79%。煙臺市目前有67項國有資產轉讓在當地產權交易中心交易,涉及國有權益12.3億元,交易增值達1322.95萬元。
山東省魯財產權交易中心總裁王積富認為,經過多年的投入和發展,我省國有資產存量巨大,達到4024億元,其中經營性國有資產1974.3億元。目前,省里已確定通過國有資產的合理流動與重組,使經營性國有資產逐步向基礎產業、優勢產業和大型企業集團聚集,同時繼續采取多種形式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在這上千億元的國有資產的進退中,產權交易大有可為。(完)(記者 朱劍平)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