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今日開幕,《水煮戛納》專欄今日開張。對于世界影壇來說,戛納好比二十四節氣里的夏至,熱情得讓人莫名激動;尤其是藝術片導演們,他們緊趕慢趕完成了新作,肺活量還沒安撫妥當,就送到戛納的河埠頭來占卜自己的命運。 如果懷才就像懷孕,那么才華橫溢的華語導演們肯
定把戛納當婦產科了。對于那些獲獎的幸運兒,戛納就是一劑安胎的天香斷續膠;對于那些失意的落魄者,戛納就是一劑清熱的小柴胡湯。還有以陳凱歌為代表的一些導演,帶片子到戛納會會買家,看看胎氣。 以前每逢中國導演出征戛納,國內媒體就心頭鹿撞,忐忑得就跟看見姚明進了第四節似的。現在這種場面見多了,大家也矜持了。連奧斯卡都插上李安的紅旗了,戛納自然不在話下。去年《十面埋伏》在戛納贏得20多分鐘掌聲;據說今年組委會有特別規定:凡參賽華語片,片尾字幕不得少于半小時,以備觀眾鼓掌需要。 如果戛納電影節在中國舉辦,估計首先會搞一個離戛納開幕××天的倒計時,接著涌現大批“戛納山莊”“戛納花園”之類的樓盤;大氣的組委會把參展影片全部安排在午夜零點引爆———戛納獲獎很難,更難的是辦一個戛納這樣一個有說服力又能屹立不倒的電影節。 專欄名曰“水煮”,取的就是“潑辣為主,說理為輔”的川菜意境。左右去不成現場,就拿這篇短文當戛納畫外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