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 (文安 岳楊)
昨日本報在A3版報道《處女網友哭訴遭已婚“處座”迷奸》一文,被各大網站轉載,新浪、網易、雅虎、騰訊等網站都在顯著位置轉發原文,上千名網友留帖對“網絡情事”發表評論,網上交友的安全性再次受到質疑。
與此同時,相關專家提醒,雖然網上交友可以拓展人際關系,但最好不要
太輕易相信陌生人,也不要單獨赴約。
網友發帖呼吁莫輕信陌生人
截至昨晚7時,僅新浪和網易兩網站就有700名網友對此事發表評論。有網友認為:“女人總是很容易被騙,太過容易相信自己的安全感,其實這是很容易扮給你看的。不要太天真,否則受傷害的總是你自己。”也有網友提出:“君子好色而不淫,該男子的行為讓人不齒。”更有甚者氣憤地大罵:“女的自作孽不可恕,一切都是自己種的苦果,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男的仗勢欺人,行為極端惡劣,送刑事審訊;相關負責人作其庇護神,縱容手下作奸犯科,當誅!!”
多數網友對文中嚴娟的遭遇表示同情,但也有人不相信其所述為事實,甚至懷疑她報警和投訴的目的是否單純。部分網友猛烈抨擊“網絡色狼”,認為“其不配當處長”。還有網友對此事的發展拭目以待。而大多數網友都發帖呼吁,網上交友要慎重,不要輕信陌生人。
社會學家:網絡交友風險較大
對于網上交友的安全問題,中山大學社會學教授萬向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網絡交友是一種間接交往形式,而越是間接的交往形式,其不確定性就越多,需要承擔的風險就越大。
他認為,與現實世界相比,網絡世界存在更多的陷阱,風險很大。網絡上的雙方交往必須通過長時間的積累才能達成互相信任。
萬教授指出,網絡交友一方面浪漫刺激、無拘無束;另一方面卻是魚龍混雜,陷阱重重。我們不排除許多人因為網絡相識、相戀,甚至結婚,但網友們經常犯的錯誤就是對陌生網友輕易信任,太快投入感情,輕易留下自己的電話和住址,而引來不必要的困擾,甚至是在沒有熟人相伴的情況下就與素未謀面的網友私自外出,最終發生意外。
無論如何,一些年輕女性與網友聊天要多個心眼,不要隨便透露自己的個人機密信息,見面約會更要采取切實保護措施。
法律專家:網絡犯罪遭遇取證難
記者從廣州兩級法院了解到,當前有不少犯罪分子通過網上交友的方式進行犯罪,其手段一般是網上交友后先與被害人約定見面,利用當事人疏于防范、麻痹大意的心理,將被害人引至事先安排好的地點進行搶劫、強奸、盜竊、綁架等。
近年來,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已審理了若干起類似手段犯罪的案件,甚至有一名犯罪分子曾經以網友見面之名,連續對十八名被害人進行搶劫。
廣東易春秋律師事務所王旭陽律師指出,互聯網發展迅速,利用網絡犯罪的事件也越來越多。由于網絡犯罪存在取證難的問題,而且虛擬世界發生的事情轉瞬即逝,證據難確定,導致因網上交友被強奸、被盜、被劫、丟命的案件頻頻見于報端,但新的案件卻依然層出不窮。
不少法學家因此紛紛提出,應當通過立法對網絡行為進行規范,使之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建立網絡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