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新聞聯播):今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記者從國家發改委了解到,“十五”計劃中,國內生產總值(GDP)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兩大重要指標已雙雙提前一年完成,十五期間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各項成就舉世矚目。
從2001到200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8.6%,高于“十五”計劃中年均增
長7%的目標。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累計完成12.5萬億元,提前一年實現“十五”目標。此外,“十五”前四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已累計完成20多萬億,進出口總額累計超過3萬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近18萬億,都比上一個五年計劃有大幅度增長,從而有力支撐了社會各項事業的需求。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副司長田錦塵:中國所有問題的解決,比如城鄉差距問題的解決,區域差距問題的解決、就業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在發展的基礎上來解決,如果沒有發展,就沒有物質基礎。
據統計,“十五”以來,財政收入、百姓收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這三大“錢袋”的增長最為喜人。從財政收入來看,“十五”前四年,平均每年18.5%的增長幅度,讓國家有更多的財力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十五”前四年,新增公路通車里程764.28萬公里;基礎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92.7%,比上一個五年計劃提高了4.1個百分點;有184.6億元財政收入用于完善醫療衛生體系。
再看百姓收入,“十五”前四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6%,超額完成了“十五”計劃目標。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年均增長率更是近20年來首次超過5%。
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杜大偉:在過去的五年里,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貧困,在世界經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有人把我國經濟比做一輛正在快速行駛的列車,而從去年以來我國實行的宏觀調控政策,則更好地把握了行駛的方向和節奏,今年一季度的各項指標表明,這輛列車依然在較快、平穩、安全地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