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12個內陸海關自5月8日起全面實施“屬地報關、口岸驗放”的通關新模式,一個一體化、大物流的通關新格局已見雛形。
該模式在我省東西部間架起一條暢通無阻的通關高速路。目前已確定實施這一通關模式的有臨沂、棗莊、菏澤、濟寧、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濟南、淄博、東營、濰坊12個內陸海關,黃島海
關為口岸海關。新模式還將適時擴大到山東其他口岸。
記者了解到,在“屬地報關、口岸驗放”模式下,內陸企業可以選擇在企業所在地海關(屬地海關)報關,辦理交單審核、交納稅費等通關手續,貨物到達港口后,口岸海關對貨物進行實貨驗放,企業不需要再辦理其他通關手續,大大減少了進出口貨物在口岸的停留時間和通關環節,直接為內陸進出口物流提速。
該模式實施后,享受最大實惠的是廣大的內陸進出口企業。一是在當地海關申報比在口岸委托代理報關可節省大量通訊、差旅費用。以濟南為例,每票貨物至少節省報關費用50-100元。二是可節省大量的運輸費用。以濟寧為例,一個標準箱減少入內陸場站、施封搬倒等費用250元-300元;除查驗等特殊情況外,不要求使用海關監管車輛運輸貨物,企業安排運輸車輛更方便,可節省運輸費用500-600元/箱。
青島海關關長李書玉說,“屬地報關、口岸驗放”的通關模式對營造山東口岸“一體化、大通關、大物流”新格局,對促進內陸地區經濟持續均衡發展,具有深遠意義。(記者 王爽 通訊員 唐光 于佳)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