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復旦大學畢業文憑

張首晟教授(左)上午將祖父的大學畢業證書贈給復旦校史館
今天中午11時,復旦大學迎來“兩位貴賓”。一位是復旦大學兼職教授、美國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張首晟先生;第二位則是張教授捐贈的一紙畢業文憑,它誕生于1909年即宣統元年,今年已96歲“高齡”,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一張復旦大學畢業文憑,將成為復旦校史館的“鎮館之寶”。自本月27日起,復旦校史館的第一展廳內將展出這張意義非凡的畢業文憑。
應稱“卒業文憑” 共頒57張
準確地說,這是一張“卒業文憑”。因為據史料記載,晚清時期還沒有“畢業文憑”的說法,而稱“卒業文憑”。它與4開報紙一般大小,四邊均綴有雙龍戲珠的圖案,“復旦公學”4個字分印四角,文憑上方配有光緒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的慈禧太后上諭,下方寫著“上海商務印書館代印”幾個蠅頭小字,主體部分則記載了各門功課的畢業考試成績。
這樣的“卒業文憑”,復旦大學一共只發了57張。1905年秋,復旦公學正式在吳淞開學。1912年初,吳淞校址因戰亂遭到嚴重毀壞,復旦公學被迫遷入徐家匯李鴻章祠堂。在吳淞辦學的6年半里,共有4屆學生畢業,畢業生共計57人。歷經96年的滄桑變幻,這1/57如今依然保存完好。
文憑主人之孫 也曾求學復旦
這張“卒業文憑”的主人叫張彝,是張首晟教授的祖父。張彝,字則民,江蘇高郵人。1906年考入復旦公學,是復旦建校后的第二屆學生,1909年畢業,同時畢業的共16人。文憑上清晰地記錄著張彝的國文、法文、倫理、化學、三角、體操等12門功課的畢業考試成績,總平均分為80分8厘,而他在校三年的總平均分達到77分7厘。簽發證書者為監督(校長)高鳳謙和教務長李登輝。2004年冬,張首晟先生來復旦講學時透露,母親在清理祖父遺物時,發現了這張最早的復旦文憑。
與祖父一樣,張首晟年少時也曾在復旦求學。1978年,在沒有讀過高中的情況下,15歲的張首晟直接考入復旦大學。一年后,他作為交流學生被送往德國柏林大學深造,先后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此后進入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師從楊振寧教授攻讀物理學獲博士學位。34歲時,張首晟被評為斯坦福大學正教授。他也是斯坦福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
感懷復旦精神 捐贈母校收藏
今年,恰逢復旦百年校慶,得知母校校史館將重新布置開放,張首晟決定獻出這張珍貴文憑。張教授感慨萬千:“一張最早的文憑,它的意義不只為收藏,從它的身上,可以看到百余年前復旦辦學之初的理念,還有一脈相承至今的復旦精神。”復旦校史資料室的龔老師介紹說,最早的復旦公學由法國教會出資,但創辦者馬相伯先生當時明確,學校教育以學術為先,不受任何宗教影響。因此在這張文憑上,看不到任何教會的蹤影。而且,復旦一直倡導中西文化并舉,互相取長補短。于是,這張文憑上既有中國傳統的文化圖案,又展示了從西方引入的學科、分數。
據了解,本月27日正式開館的復旦新校史館還有上百件珍品將亮相,它們象征著復旦的歷史、文化,將復旦引入新的一百年。記者 陳繼超 攝 (實習生 曹剛 記者
張炯強)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