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就是農民增收困難。如何增加農民收入是當前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既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李權莊鎮是這樣解決這一問題的。 一是送政策,鼓勵農民抓生產。將各級有關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民增收的政策用問
答的形式摘編成冊,統一印發到各村,由各村組織人員宣講到戶,或集中舉辦學習班,讓農民切實掌握中央政策。認真落實好農業稅減免政策和糧食直補政策,讓農民群眾真正得到實惠。同時,制定有關優惠政策,積極鼓勵農民從事農副產品加工、收購、銷售的行業,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二是送項目,引導農民調整結構。充分發揮該鎮招商引資優勢,大力支持村級安置適合民眾投資的項目,并與民營、個私企業和種植、養殖、加工大戶進行對接,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同時,鼓勵農民依托九聯食品、恒康乳業等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種植、養殖等產業項目,調優產業結構,以調增產、以調增收。
三是送技術,帶動農民學科技。通過舉辦農業科技講座、開展農業科技咨詢及向農民送科技致富信息等活動,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水平,提高他們的致富能力。同時,該鎮還設立了農業科技服務部,及時幫助農民解決農業科技難題,真正實現以帶富民、科技富民的工作目標。
四是送信息,引領農民拓市場。成立鎮綜合信息服務部,下設農技、農機、林果、鎮村建設、司法服務等專門服務咨詢室,創建信息服務一條街。充分發揮農經網和遠程教育等載體作用,及時為農民提供市場供求、價格等各類信息,幫助群眾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并及時將有關農業科技、禽畜防疫等知識下載編印成冊,以明白紙的形式下發到群眾手中,使農民足不出戶就可享受到信息服務。同時,積極引導農民創建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等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積極培育和扶持農村經紀人隊伍。
五是送崗位,實現農民轉行業。把進企業務工和勞務輸出作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的重大戰略措施。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快項目建設速度,為群眾增加就業機會,提供就業崗位,實現轉崗就業、以工富民。今年1月份,全鎮新引進外資項目5個、內資項目4個,續建項目4個,到位外資1000萬美元,到位內資5760萬元,開工建設項目11個,投產項目3個,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580多人,截止到目前,全鎮共有8600多人在企業上班,每人月均收入達到650元以上。另一方面要積極實行勞務輸出,并不斷增強農民外出務工的組織化程度,根據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搞好農民外出務工應用技術和基本技能的培訓,擴大輸出規模,提高勞務輸出效益。既加快了全鎮勞動力轉移步伐,又拓寬了群眾致富渠道,增加了農民收入。(宋學友王國師李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