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我孩子寫了一篇散文,你們能給發表嗎?”“文學社能聯系哪家出版社?”在日前舉行的市少年兒童文學社成立啟動儀式上,家長們最為關心的話題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而是如何讓孩子的作品出出名。“作品出版是個鼓勵辦法,但家長不能急功近利。”兒少中心杜茜老師表
示家長的這種心態不可取。
據了解,首批50名文學社成員是從市內各區學校里選拔出來的文學愛好者,他們中間有人的作品被選錄進輔導教材,有人的作品已經集結準備出書,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著手創作。“我的作品曾經登在《紅蕾》上,還被北師大配套教材選用了。”3年級的陳晨說媽媽把自己的作品寄給許多雜志社,“如果刊登出來媽媽就很高興,不然就不會獎勵我。”他說看到作品被印成鉛字也挺滿足,但自己更喜歡寫的是科幻小說,而不是刊登出來的那些參賽作文。
對逼著孩子投稿,陳晨的媽媽王女士有自己的苦衷:“不把作品登出去寫得再好也沒有人知道,刊登了就不一樣了,萬一被那個大家相中,被重點栽培。”她還舉出韓寒的例子,“有時候限定他兩個小時寫一篇作文出來,看他痛苦的樣子做媽的當然心疼,可成名之后就可以一帆風順,可以憑文學特長上好學校呀。”和她一樣,不少家長關心的都是如何能讓孩子的作品出出名,一位家長甚至打聽老師花多少錢可以買版號,他愿意把孩子的作文集冊出版。
“接近文學會讓孩子終身受益。”文學社顧問青島市文聯主席鄭建華認為,文學是個修養,至于能不能發表,只要孩子的文學達到一定修養文字有了功底,這些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們以兒少中心的名義出版了一本《我想對你說———優秀作文選》,還會積極與少年兒童雜志聯系。”杜茜老師說,他們會利用出版物來激勵孩子學習,但發表文章不是文學社成立的目的,也不是孩子學習文學的最終目的,培養小作家還是要一步一步來。(趙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