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舉辦的“2005中國青島周”的大幕已然徐徐落下。短短的一周時間里,青島收獲頗豐:
青韓企業共簽訂項目合作合同、協議和意向85個,總投資達6.83億美元,協議外資4.97億美元;與此同時,青島此次派出的由500余人組成的龐大代表團,在漢城、釜山、大邱、仁川等韓國城市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推介活動
,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青島旋風”。特別是21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夏耕一行赴韓國專程拜訪了漢城市政府、高麗制鋼、三星證券、三星SDI、GS精油、STX造船、大宇海洋造船,使“2005中國青島周”在高潮中圓滿落幕,并使得“青島———最適合韓國人投資創業和生活居住的城市”這一概念在韓國得到廣泛認同……
落幕時分,再次回望本次“青島周”,我們發現,在項目簽約、全面推介這些讓人興奮的表象之下,其實潛藏著一種更為深刻的變化———招商思路的轉變。某種程度上,正是這種招商思路的轉變,使得本次“青島周”變得不同尋常,使得本次“青島周”值得一再品味。顛覆傳統招商概念
其實,一開始的種種跡象就預示著“2005中國青島周”將是一次不同以往的全新的“招商之旅”。
市外經貿局有關人士介紹,本次活動是我市迄今為止在國外組織的最大規模的綜合性全方位交流和招商活動。市政府對此次活動高度重視,夏耕等市領導多次聽取匯報。它從籌備之初,就突破了傳統的“招商”概念,沒有單純的就招商談招商,而是以全面推介“青島———最適合韓國人投資創業和居住生活的城市”這一嶄新的概念為切入點,精心設置內容架構。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經過前幾年的招商實踐,青島深刻地意識到,以往傳統的招商模式已經遠不能適應當下的經濟現實,青島招商模式需要大膽地創新、大膽地嘗試。于是,在活動安排上,人們看到,與傳統的經貿活動等量齊觀的是科技、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多方面的交流活動首次被全面引入。
這種匠心獨具的安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使得“青島周”在韓國顯得格外“出跳”、“出彩”。韓國茶山株式會社社長尹泳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國際產業轉移,韓國已成為中國引資的重點,現在每天在韓國招商的中國團隊不下十幾撥,但是,青島這種全面推介的‘周’的概念是很吸引人的,而內容又很實在,一定會引起韓國人的興趣。事實也印證了他的判斷。在18日當晚的“青島周”開幕晚會上,韓國政府、各大城市、各大商協會、企業界600余人出席了晚會,其中包括韓國中小企業廳廳長金成珍,韓國中小企業振興公團理事長金弘經,韓國總統政策咨詢企劃委員會委員康錦實,韓國國會議員李相庚、柳基洪等80多位韓國重量級人物。見慣了各國招商活動的酒店服務員,面對這種盛況覺得十分意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連說“不可思議”。
同時,這種全新的安排,使得整個“青島周”活動吸引了韓國媒體的關注熱情。《朝鮮日報》、《中央日報》、韓國央視KBS、韓國有線電視臺等對“青島周”的整個進程,都進行了全景式的跟蹤報道。
突破產業局限與全面顛覆傳統招商概念、全面推介“青島———最適合韓國人投資創業和居住生活的城市”這一核心概念相適應,此次“青島周”主動突破了以往以制造業招商為主的產業局限,而是將視野延展至科技、環保、物流、教育、文化、體育、旅游、金融、法律等多個層面。
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制造業的發展與服務業的發展是相互依存的。一個城市的服務業發展得好,生活、投資環境會得到相應改善,自然而然地會為制造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與此同時,制造業的發展也會帶動服務業的跟進。
而現在,隨著青島制造業的勃興,招商重點向服務業的延伸就顯得十分迫切。參加此次“青島周”的山東德衡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會議主席欒少湖在這方面的感受就十分明顯。他介紹,德衡事務所過去很少與韓資企業打交道,而現在為青島的韓資企業辦理法律業務的年收入達到了270多萬元,占到全所收入的十分之一,專門辦理涉韓業務的律師達到15人,而且這種需求還在迅速增加。他此次到韓國,拜訪了漢城9大著名律師行,而其中有三家律師行當即就表達了在青島設立代表機構的想法。
正是這種招商視野的主動放大,極大地豐富了此次招商的成果。物流層面,“青島周”期間舉行了“中韓物流研討會”,青島開發區規劃中的一個100畝的物流園區,吸引了多家仁川物流企業的關注;環保層面,煙塵在線監測和固體廢物處理兩個項目完成了簽約意向;金融層面,韓國第二大銀行新韓銀行也已正式決定在今年下半年在青島設立分行;衛生層面,青島與韓國在青建設國際醫療中心項目已達成合作意向……
明確招商主體在全面放大招商概念和視野的同時,此次“青島周”卻又謹慎地縮小了“招商主體”的范圍,政府自覺地充當一個“搭臺者”,而將企真正推上了前臺,讓企業充當真正的招商主體———完全由企業根據自身經營需求和發展來選擇合作對象及項目,由企業自主進行具體洽談和簽訂項目合作合同、協議及意向,從而徹底改變了過去由政府主導項目洽談、企業被動服從的局面。這種轉變從此次代表團人員的構成中就可以清晰地感到。據統計,此次青島赴韓500余人的代表團中,有鄉鎮、學校、商協會、金融機構及各類企業共150余家、共310余人。而在達成的合作協議中,絕大多數都是企業間洽談的結果。
嶗山區此次組織了18家高新技術企業參加“青島周”,青島企業與韓國企業經過充分交流、洽談,達成26項初步合作意向,涉及到計算機、物流、移動傳感技術等多個高新技術行業;市北區韓國城經過與韓方洽談,簽約了各投資2000萬美元的韓國城韓國風情項目和楊家群商圈改造工程項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青島周”青島代表團中,還首次出現了紅星化工、青島光明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等青島企業自發組成的招商團隊。在中韓技術協作中心的幫助下,紅星化工與韓國三一涂料達成合作意向,青島光明環保也找到了自己的產品出口和技術合作伙伴。
本報記者段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