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經專家鑒定,泰安市逯家莊村兩農民在大汶河發現的兩塊巨大齒型化石,屬于比較完好的大象牙齒化石,證明遠古時期泰山地區氣候特別溫暖、濕潤,泰山附近有大象出沒,并為遠古泰山地區的環境變遷、氣候演變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據介紹,5月12日,邱家店鎮逯家莊村村民張武、張燦貞兄弟,在大汶
河發現一大一小兩塊石頭,有腥味,非常像某種動物的牙齒,大的有牙齒15排,小的有10排,每個牙齒長15厘米左右。泰山學院地理系楊炯在仔細研究后認為這是動物化石無疑,從其形狀特點分析,這是一大型草食類動物,屬于大象化石。與此同時,楊炯與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取得聯系,準備作進一步分析。原來參加過泰山三葉蟲化石發掘的泰山管委高級研究員姜豐榮先生,在與象牙化石材料作比對之后認為:“確定為象牙化石無疑。泰山周邊的氣候,古今差異很大。在遠古時期,泰山周邊氣候溫濕,森林茂盛,大量的三葉蟲化石以及恐龍、犀牛、虎、大象、駝鳥化石的存在是可靠的。”這次在泰安發現大象化石,證明當時泰山地區氣候相當濕潤、溫暖,大象出入成群,氣候和現在的西雙版納差不多。(完)(記者 王凱 通信員 姜河泉)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