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盧勤,知曉的人或許并不多,但是如果說到“知心姐姐”,肯定會有很多人點頭。 作為《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欄目的主持人,盧勤一干就是十幾年。當年的姐姐如今已是年近花甲的奶奶,并且擁有一堆光環: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副總編輯,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少兒報刊報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知心姐姐》雜志編委會主任。2000年盧勤榮獲第四屆韜奮新聞獎。日前,應青島市家長學校研究會的邀請,盧勤來青島作了有關家庭教育的專題報告。 為人父母,誰不想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功。帶著這個樸素的問題,記者采訪了盧勤,聽知心“姐姐”談育子之道“三步曲”。
第一步:先有好父母,才有好孩子
按照盧勤的觀點,先有好父母,才有好孩子。這里所謂的好父母的“好”,不單是指好人的“好”,還包括了善于進行教育的合格家長這一層意思在里頭。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愛就如同孕育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太陽和水那樣重要。然而,如此重要的感情,也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愛的誤區”。在當今的家庭中,圍繞“愛”的主題,成年人世界和未成年人世界發生了“五大沖突”,出現了“五過”,帶來了“五無”。
簡而言之,一是父母過高的期望,帶來的是孩子的無望;二是父母過多的干涉,帶來的是孩子的無奈;三是父母過度的保護,帶來的是孩子的無能;四是父母過分的關心,帶來的是孩子的無情;五是父母過多的指責,帶來的是孩子的無措。正是扭曲了的愛,生產出了“五無”產品。孩子在痛苦,大人在焦慮,社會在反思。
第二步:愛的“珍珠”時時在發光
面臨今天“子孫”身上出現“五無”的問題,盧勤認為,我們首先應該反思我們自己,因為有什么樣的父母才能培養出什么樣的孩子。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愛?今天我們應該怎樣愛孩子呢?她自己的體驗是,善于發現愛、感受愛,把愛的細節當作“珍珠”一顆顆串起來珍藏的人,會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為這“珍珠”使他對生活充滿熱情。
她總結了10種“愛的方法”。一用愛的目光注視孩子。二用愛的微笑面對孩子。三用愛的心情傾聽孩子。四用愛的眼睛發現孩子。五用愛的渴望調動孩子。六用愛的細節感染孩子。七用愛的語言鼓勵孩子。八用愛的管教約束孩子。九用愛的胸懷包容孩子。十把愛的機會還給孩子。
盧勤說,既然有幸成為今天的父母,就不能忘記父母的責任是在孩子心中播種愛,培養愛,傳播愛;有幸培育今天的孩子,就要讓孩子明白,他們的責任是發現愛,感受愛,發揚愛。
第三步:知心家庭貴在知心
世界上最好懂的是孩子心,因為所有的大人都當過孩子,將心比心,不就懂了?世界上最難懂的也是孩子心,因為時代變了,環境變了,小孩也變了,變得和我們小時候大不相同。
“今天的孩子越來越難懂。”這是令許多父母頭疼的事。讀懂孩子心,的確是件挺難的事。盧勤講了一次難忘的經歷。她有一次去上海江寧小學與30多個孩子聊天,話題是“小康社會”。結果,有七八個孩子渴望物質生活得到改善,而二十幾個孩子渴望家庭關系得到改善。這群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真可謂吃、穿、住、用都不愁,其中五分之一的孩子家里有私車,可是他們最渴望被大人讀懂。大人怎樣才能知道孩子心呢?
知心的話只會講給自己信任的人聽。那么,如何取得孩子的信任呢?秘訣之一是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走進孩子“秘密的世界”,不是靠“跟蹤”、“竊聽”、“偷看”、“審問”,而是靠朋友式的“支招”、“參謀”。走近孩子,方知孩子心。心靈的成長需要尊嚴,需要宣泄,需要肯定,需要磨難,需要自由,需要包容,需要夢想。
愛是一種感受。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一個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偉大。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弱一點,給孩子一點愛他人的機會。別總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視孩子為小草,讓孩子靠著你、仰視你、懼怕你;更不要當大傘,視孩子為小雞,為孩子遮風擋雨,讓孩子弱不禁風。
知心姐姐為天下父母提出建議:換個位置吧,讓孩子做高山,孩子就會長成山;讓孩子當大傘,孩子就能頂天立地。本報記者劉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