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杜建國設計的“小兔非非”
兩個中外動漫明星的不同境遇成了創新創業論壇的議題——“小兔非非”難敵“流氓兔”?
“小兔非非”今年2
5歲了。上世紀80年代剛在上海出生那會兒,它可是孩子們心中絕對的“明星”。但除了在《好兒童》畫報上不時露臉,別處找不到“小兔非非”的身影,難怪如今的名氣根本無法和6歲的韓國“流氓兔”比。在最近舉行的上海創新創業高層論壇上,當經濟學家厲無畏提到“小兔非非”為何難敵“流氓兔”時,不禁讓人十分關注創意的種子如何在創業環境下開花結果。
有了創意要創業
1999年,眼睛瞇成一條縫的“流氓兔”在韓國誕生,短短6年間風靡了亞洲,從文具、背包到服裝、玩偶,成千上萬衍生產品的推出使這只韓國小兔子“壞壞”的笑臉隨處可見。而耳朵長長、眼睛溜溜、機靈又可愛的“小兔非非”,1980年出生后也曾紅遍大江南北,現在差不多只留存在昔日上海小囡的記憶里。
有了出色的創意,還需要優秀的創業人才。厲無畏指出,本土的動漫明星同樣充滿靈氣和創意,但之所以未能走上產業化之路,一是因為缺少開發衍生產品推廣智慧成果的意識,二是因為缺乏經營推廣創新成果的綜合性人才。
“孵化器”助創業
如果“小兔非非”這幾年才在上海出生,市場人氣能否與“流氓兔”有得一拼?有一點是肯定的,隨著上海加大對創業型企業的扶持,“小兔非非”有機會在“孵化”中嶄露頭角。據市科委主任李逸平介紹,目前上海共有各類創新企業孵化器31家,孵化基地面積70.4萬平方米,1698家在孵企業創造了2.3萬多就業崗位,至今已有247家企業“出殼”長大。如同母雞孵育小雞,孵化器就是要讓一個個充滿優質創新基因的小企業早日告別襁褓期,為它們快速長成培育良機。
“小兔非非”能長大
在知名度最高的巔峰時期沒有創業和產業化,如今的“小兔非非”是否就失去走向市場的機會?并非如此。在上海促進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下,“小兔非非”如果把握好機會,說不定將來還能周游全世界。(新民晚報/記者秦武平
實習生曹剛)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