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活觀察 |
生活小品
“堂做”與“過橋”
說起堂做
,大多數食客可能還有些陌生。假如記者告訴你“堂做”就是在你面前炒給你吃,你會頓有所悟:原來是它呀!
采訪中,一位讀者說,西餐最適合堂做。由此他認為堂做應該是從歐洲傳到我國的。在歐洲許多高級的餐廳,像意大利火腿就是即席在客人面前堂做,客人可以饒有趣味地目睹整個切片過程。
西餐廳的很多菜,特別是像鐵板燒之類是最適合堂做的。用日式大鐵板煎制各式海魚,味道不賴。“黃金炒飯”里有牛柳、鵝肝、蟹籽、菜心、雞蛋等,過程是先把菜用鐵板炒熟,雞蛋最后打散,每一粒大米都包著雞蛋,而飯則粒粒晶瑩,不由得令人驚嘆。原來炒飯也可以如此精致美味,簡直跟《食神》里的“黯然銷魂飯”有得一拼。
還有一位讀者認為“過橋”即相當于我們所說的“堂做”,各種生的材料和煮滾的湯分開端上桌,然后由客人自己或者服務員把材料和米線放進去煮熟再吃。所以他認為“過橋”才是堂做的雛形。
“堂做”重點在于互動
“堂做”如今在島城的一些大酒店里流行開了:一輛小推車推進包廂,師傅在一旁現做,熱氣騰騰的,感覺特別好。據介紹,“堂做”大多以做燕翅鮑等高檔菜肴為主。
堂做增添了它的精致與個性,使酒家平添了幾分精彩,更透出餐廳經營的用心專注與真誠。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堂做讓食客兼顧看客身份———不光欣賞餐具與食品的配合,體味廚師的心思,還可欣賞廚師的現場秀。例如“火灼牛柳”簡直就是看一場表演,漂亮的MM或者小伙子甩得一手好飛刀,拿著刀、鏟一通表演后,就開始煎牛柳。當倒上清酒時,包廂里的燈忽然間滅了,只見鍋里“霍霍”地躥出一大把藍藍的、黃黃的火苗。這是為了看起來更有效果,故意滅燈,平添了幾分就餐的氣氛。牛柳帶著酒香,澆著特制的黑椒汁,真是好吃又好看。
一道煎大蝦,便由掌管鐵板燒的女師傅在客人面前烹成,看她的鏟子上下翻飛,先是去頭,然后飛快地給大蝦脫去衣服,不消一會兒功夫煎得香噴噴的大蝦和蝦頭湯便端到你面前。記者在華卓看到,強調“堂做”并不是所有工序都在現場完成,像燕鮑翅的主要功夫都在平時完成,只是強調最后一道操作工序在客人面前完成,并且用沙鍋煲制,強調原汁原味。
“堂做”與風月無關
漂亮的女廚師“堂做”,吸引人的不僅是菜品的質量,看著廚師的一招一勢,那是一種享受。有人認為堂做是在作秀,“華卓大酒店”冷經理認為,飯店的生存資本是創新,客前烹飪、堂做菜肴等花樣,就是要酒店在廚品制作手法與服務個性上創新,贏得顧客的信任。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菜品的質量。
青島市酒店管理學院楊愛民老師認為,堂做既可增強菜肴散發出誘人的香氣,也不會“走原味”,更能增強客人的食欲。像鮑翅堂做,能散發出清香肉香味且帶有鮑翅特有的濃厚原氣味。華卓酒店行政總廚趙先生介紹,堂做魚翅一般選用青片翅,以火腿、老雞等原料熬制成味美肉鮮的高湯,將魚翅煨好,再精選粗壯的銀針(細豆芽菜去除凈頭尾)以上湯炒入味,要掌握好火候,使銀針達到爽口。最后將魚翅與銀針分別盛好,在食客面前加汁芡。賓客自行將其拌勻,食來翅質軟硬適中,鮮爽可口。
現在,很多酒店在菜式方面推陳出新,增加了“堂做”菜品,原來以燕鮑翅為主,現在到普通的食物都可以現場烹制。“木瓜蘆筍”不失為春天里的一道開胃爽口菜,由木瓜、青瓜、蘆筍、雞肘等一起炒制。讓人感動的不是菜式的本身,而是廚師的那份心意。
一樣的原料,不一樣的烹飪手法,帶給人的就是不一樣的感覺了。感覺影響了口味,畢竟在溫飽早已解決的當下,人們吃的是感覺,是情趣。記者單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