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大師為中國經濟支招 7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昨首次齊聚北京,旁聽
觀眾須碩士以上,央視全程直播    
   早報綜合消息“2005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30日在人民大會堂開幕,7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和5位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出席。在中國乃至亞洲舉辦聚集如此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高層次經濟論壇,尚屬首次。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當日上午對此次論壇進行了全程現場直播。
   此次論壇以“人類的和諧與發展”為主題,時間為5月30日至6月1日。12位演講嘉賓就各自的研究領域舉辦系列演講。此外,嘉賓還將分別前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北京9所高校與師生進行學術交流,并接受學校授予的榮譽稱號。
   31日上午,3位諾獎獲得者將在北京國際飯店與國內企業家對話。據了解,出席此次對話的一般門票是3800元,而與諾獎大師同臺對話的門票要30萬元。
   本次論壇,對聽眾的要求也是歷次各種經濟論壇中規格最高的一次,連旁聽觀眾學歷都要求至少經濟學碩士以上。
   論壇正式聽眾以中央和北京市從事經濟管理工作的政府官員、學術界、研究機構和企業界人士為主,共約500人。
   
   蒙代爾:人民幣升值有12大危害
   
   大師觀點
   
   早報訊據《北京晨報》消息,首位發表演講的蒙代爾帶給大家一個意外:他原定的演講題目是《主張世界貨幣的一個理由》,但臨時將題目改為《關于人民幣匯率的一個大辯論》。
   其實這也在情理之中。最近,圍繞人民幣匯率的辯論和謠言沸沸揚揚。作為中國現行匯率制度的支持者乃至捍衛者,蒙代爾力爭在各個場合論述人民幣“以不變應萬變”的重要性。
   蒙代爾指出:“其他國家不應用匯率做手段來對付中國不斷增強的競爭力。”他援引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話指出,人民幣即使升值,對平衡美國經常賬戶也沒有多大幫助。
   為說明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的不良后果,蒙代爾列出了12條理由,包括延遲人民幣可兌換進程、削減國外直接投資、大幅降低經濟增長率、惡化銀行業不良貸款問題、導致失業、加重農村通貨緊縮、令投機者獲利、弱化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影響向世貿組織的承諾、惡化鄰國的債務問題、導致東亞地區經濟的衰退等。
   
   大師簡介
   
   羅伯特·蒙代爾
   1999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被稱為“歐元之父”羅伯特·福格爾
   1993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約翰·納什
   1994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因創造“博弈論”而名譽全球詹姆斯·莫里斯
   1996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愛德華·普雷斯科特
   2004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克萊夫·格蘭杰
   2003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弗農·史密斯2002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新聞背景
   
   諾貝爾經濟學獎于1969年第一次頒獎。自1969年至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共頒發了36屆,獲獎者共55人,其中21位尚健在。
   與諾貝爾獎其他獎項不同,考慮到經濟學理論對社會產生影響往往滯后,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往往在得獎者提出重大經濟理論之后的數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