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過去我總認為,醫生治病會偏待“熟人”和送紅包的,而最近我在市立醫院產科給我女兒治病期間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打消了我的誤解。我在此向市立醫院產科主任王靜怡醫生和產科的醫護人員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謝!
我的女兒妊娠中期,
不幸患有妊娠期產道感染,治療怕傷及胎兒,不治總是流血不止,長此以往也對胎兒、母體有很大的影響。望著女兒日漸消瘦的面孔,全家人極其焦慮。我們曾到市里另一家知名醫院就診,花了數千元后卻被告知“無法醫治,回家養去吧”。回家后,女兒數周后流血不止,作為母親我心如刀絞。 抱著一線希望,那天我徑直到了市立醫院產科,迎面站立的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白衣天使”。我向她詳細述說了女兒的病情與治療情況,焦急的心情溢于言表。而她面帶微笑平靜而耐心地聽完我的述說,和藹地對我說:“其它醫院治不了我們再接著治這不能說沒有風險,但同樣作為母親,我理解你的心情。你把女兒領來吧,我會盡力的。”之后,我知道這位“白衣天使”是產科主任王靜怡。
她對我女兒的病情進行了認真的檢查后,決定冒風險為她進行手術治療。5月26日手術前,女婿遮遮擋擋地從衣袋里掏出一個“紅包”,她見狀那原本掛著微笑的臉陡然沉下來,什么話也沒說轉身走進手術室。這讓我們全家深受感動。
那日的手術非常成功,孕婦、胎兒都很好。我們一家人望著滿臉汗水的王醫生,感激的淚水奪眶而出,可她平靜地擦著汗水,還是那樣溫和而平靜地說:“謝什么?這是我應該做的,我是一名醫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職責。”
這簡單的幾句話就是王醫生不收“紅包”的詮釋。醫生治病不收“紅包”,不僅我個人有親身感受,我在醫院陪護女兒期間見到了另一件事情,也證實了我的這個感受。
5月27日凌晨3時許,我在病房聽到外面哭聲一片。出門一看,見一衣衫不整男子攙扶著一女子走進產科,那女子下身已被血染紅了一片。那男子臟兮兮的手里攥著幾張人民幣,哭求醫生救救他的妻子。后來我知道,他是莒縣進城打工者李永春。按照醫院規定,入院需先交納押金3000元,李永春的錢顯然不夠。我聽到當班的醫護人員打電話向王主任請示帶錢不夠怎么辦?王主任回答說:“先救人要緊!”。醫護人員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救治中去。當李永春忙著回去籌錢歸來之時,忙了一宿的醫護人員已為他接生出一個活潑健康的男嬰。
事后李永春激動地對我說:“青島人沒有嫌棄我們農村人,市立醫院救了她娘兒倆的命!俺這輩子也忘不了市立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的大恩大德啊!”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