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9日,海關總署正式函復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青島“區港聯動”試點方案》。與此同時,為了充分發揮保稅區政策優勢和港口區位優勢,促進青島保稅物流園區的持續協調發展,近日市發改委、市外經貿局、青島海關、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九部門聯合制定并出臺了《關于推進青島保稅區和港區聯動發
展試點的實施意見》。由此,我市“自由港”試點啟動區域———“青島保稅物流園區”的建設進入實際操作階段,青島,離它的自由港之夢越來越近。 說起青島“區港聯動”試點區域———1平方公里的青島保稅物流園區,人們對這一“先行先試”的區域有個形象的比喻:如果說過去封關運作的保稅區是個“O”形,那么,“區港聯動”讓這個“O”與港口真正連在一起,變成了“U”形,而“U”形的開口,正朝向廣闊的黃金海岸線和國際市場。同時,“區港聯動”所特有的貨物進入保稅物流園區即可退稅、集裝箱可集拼分拆的兩大政策突破,更為“自由港”的建設夯實了堅實的基礎。
青島保稅物流園區是經國務院批準,按“境內關外”定位,在毗鄰港區劃出專門供發展現代國際物流產業、實行封閉管理的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具有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和國際轉口貿易等功能,是目前我國唯一既享受保稅區相關政策,又享有出口加工區政策的特殊區域。在海關監管下,園區內的企業可以對所存貨物開展流通性簡單加工和物流增值服務,包括分級分類、分拆分揀、分裝、組合包裝、打膜、加刷嘜碼、刷貼標志、改換包裝、拼裝等具有商業增值的輔助性作業。這1平方公里內的這種變革,預示青島保稅區邁出了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的關鍵一步。青島“自由港”的夢想將從這里化為現實。
20世紀90年代初,國務院借鑒和參照國外自由貿易區的國際慣例和成功經驗,于1990年在沿海毗鄰港口地區相繼設立的15個保稅區,已成為連接國內外兩個市場的重要窗口和橋梁。但是,由于設立之初的歷史局限性,保稅區自由貿易的功能并不到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特別是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保稅區在保稅功能、進出口經營權等方面的優勢逐步削弱,原有的發展模式受到嚴峻挑戰,必須另辟蹊徑。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和國際經濟技術交流的加深,國際貿易的內涵已由進出口貿易向服務貿易、轉口貿易發展,與物流分撥相結合的儲、運、配送等一體化服務的作用凸顯。而我國保稅區普遍毗鄰港口,擁有發展現代物流業的良好條件。實施“區港聯動”,則能有效改變保稅區與港區“前港后區、相互分離”的現狀,有效發揮保稅區的政策優勢和港口的區位優勢,成為我國保稅區逐步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提升港口能力、加快青島北方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措施。
事實上,國內最早提出“區港聯動”和向“自由貿易區”轉型思路的正是青島保稅區。為了爭取國家“區港聯動”試點,青島保稅區進行了長期的充分的準備并為此整整奮斗了5年。
2000年,新一屆青島保稅區管委針對當時我國即將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及保稅區在實際運作中存在的政策功能問題,審時度勢,適時調整發展模式和功能定位,在全國保稅區中第一個設立了“區港聯動”辦公室,集中研究世界各國自由貿易區發展的成功經驗,著重進行“區港一體化”的探索和功能開發。這一在全國保稅區中率先提出的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的新思路,引起了高層對這一問題的高度重視。2001年,由成思危副委員長領導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設立應急課題,對保稅區管理體制與管理機制進行了專題理論研究。同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也以青島保稅區為案例進行《保稅區功能轉型研究》。
在這一背景下,青島保稅區于2002年、2003年連續兩年承辦了“中國保稅區發展高層論壇”,就我國保稅區轉型問題進行研討和交流,有力地推動了保稅區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的進程,為實施“區港聯動”作了充分的理論準備。國家有關部委及眾多專家學者普遍認為,青島保稅區在向自由貿易區過渡這一歷史性的變革中,走在了全國多數同行的前面。成思危副委員長視察后認為,青島保稅區確實具備了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的條件,條件不錯、前景樂觀。
2002年,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就“區港聯動”試點作出重要批示:“區港聯動”對保稅區發展物流很重要,要先拿出方案,提出思路,進行試點,穩妥進行。
為更好地實施“區港聯動”,2002年11月22日,山東省第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新的《山東省青島保稅區管理條例》,其中第七條規定:“保稅區與青島港前灣港區實行統一規劃管理。保稅區可以設立專用碼頭、泊位”。在全國保稅區中開創了依法實施“區港聯動”的先河。
與此同時,省市領導多次指示,“區港聯動”事關山東、青島發展大局,要求青島保稅區務必做好“區港聯動”試點申請工作。2003年1月,《青島保稅區向自由貿易區港功能轉型試點方案》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編制完成;2003年6月,市政府向海關總署上報了青島“區港聯動”試點方案。2004年2月16日,省政府將《關于青島市爭取“區港聯動”試點的請示》上報國務院。
為確保“區港聯動”試點爭取工作順利進行,青島海關專門成立了“區港聯動”海關監管方案設計領導小組和課題小組,青島市政府成立了以市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區港聯動”領導小組,“青島前灣招商局國際碼頭與保稅物流園區”的開發建設則被列為青島市的重點工程。省市領導多次率有關部門赴保稅區現場辦公,直接指導、督促保稅物流園區的建設和試點爭取工作。
2004年4月,國家首個“區港聯動”試點———上海保稅物流園區封關運行。8月16日,國務院進一步擴大保稅區與“港區聯動”試點范圍,同意青島、寧波、大連、張家港、廈門象嶼、深圳鹽田港、天津港保稅區與其臨近港區開展聯動試點。由此,拉開了中國保稅區新一輪改革的序幕:與港口聯動,向自由貿易區轉型,向自由港過渡。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