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太安全會議上的拉姆斯菲爾德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日前宣稱,中國是亞太地區的威脅,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將如何回應這一強硬聲明呢?對這一敏感議題,美國在該地
區的一些盟國都希望避而不談。另一方面,此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曾發出警告,對中國采取遏制政策,美國在亞太地區沒有多少支持者。
拉氏在新加坡所發表的言論,不過是美國過去既定外交政策的重復而已,至少是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延續。早在“9·11”恐怖襲擊前,拉姆斯菲爾德及其他新保守主義鷹派,就已加緊修訂政策,把中國視為美國的“競爭者”。現在,反恐戰爭接近尾聲,華盛頓的政策又明顯發生逆轉,重彈中國威脅、自由貿易及地區安全的老調。
在過去4年里,美國忙得焦頭爛額,讓中國有機會在亞洲擴充自己的戰略版圖。過去幾個月里,中國與巴基斯坦簽訂了安全條約,與菲律賓簽了國防合作協議,而這兩個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友。如果美國一定要遏制中國的崛起,將會遇到這些國家的阻力,因為一個多邊的合作框架已經形成,包括很快就要成形的東亞共同體,雖然仍拒絕美國和其盟國澳大利亞的加入,但涵蓋了從印度到日本的很多國家。從今年年初開始,美國就開始向中國發出警告,想崛起為區域性強國就要接受挑戰。2月,美國和日本確認臺灣成為日美安保條約的對象。接著,美國財政部開始對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隨后又擬對中國紡織品貿易實行制裁,現在拉氏又在散布中國軍力增加,破壞亞太軍事平衡。
美國這一系列措施所產生的影響,就是會破壞現有的良好氣氛以及合作機制,此前,正是它們的存在才讓美國騰出手來應付全球反恐戰爭。我們期待中國繼續推行其積極的外交政策,加強其影響力,不論在聯合國,包括有很大爭議的安理會改革,還是在其他領域,如通過石油投資,中國與非洲、中東及中亞等國建立了非常緊密的友好合作關系。中國目前最大的擔心,就是美國要在中國周邊和盟國聯合起來形成圍欄一樣圍堵中國,這對中國重要的能源供應鏈會產生潛在的鉗制作用。
在新加坡講話時,拉氏稱他看不到中國所面臨的威脅,因此無法解釋中國為什么要增加軍費。一位在座的中國官員馬上反唇相譏:那你是否相信正在崛起的中國對美國是個威脅呢?拉氏馬上說,如果中國只有和平的發展目標,那就不是威脅了。
亞洲其他國家希望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同時,美國承諾對該地區持續保護,以形成某種平衡。但沒一個國家肯明確回答會支持哪一方。正如李顯龍警告的那樣,美國雖然在本地區舉足輕重,但卻沒有適時地和本地區正崛起的巨人———中國和印度建立起長期的競爭與合作的互動機制。
讓人們擔心的是,隨著美國對中國的立場日趨強硬,該地區建立起來的互信合作機制,也可能付之東流。中國反日所表現出來的強大的民族力量,也可能因而轉向反美。這也讓我們更加擔心會導致部分熱點問題失控,如朝核問題及中國東海油氣田問題。所以,沒有哪個亞洲國家會感謝拉氏的這番言論,因為話里話外不但不會讓人覺得安全,反而有煽風點火的意味。(摘自6月7日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原題為“美國又將視線轉向中國”,作者邁克爾·瓦提裘提斯,董國明編譯)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