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我兒子呂中才8歲,卻通過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計算機考試。”今天上午,家住東城區東四十一條的呂先生捧著兒子的成績通知單自豪地說,“我想讓他在讀完小學時,通過高自考的13門課程,拿到大專畢業證。”
今晨7時,臂上帶著“兩道杠兒”的呂中正
在電腦前練習打字。“他的最高紀錄是每分鐘打169個字。”呂先生說,呂中報考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因為呂中已具備了良好的基礎。呂中5歲時,呂先生就開始用“邊學電腦、邊讀書、邊識字”的方法教他識字,1年后呂中便掌握了3000多個漢字,并能熟練地使用電腦,背誦《百家姓》、《三字經》及150首古詩詞。7歲時,呂中被“北大學子網站”聘請作小助教,現在還在某培訓班協助老師教兒童學計算機。說話間,呂先生拿出了呂中的各種獎狀、證書:東城區英語口語比賽優等獎、語文免考證、廣播藝術團小主持人培訓結業證書……
“這是我最近看的書。”呂中把一本《正說清朝十二帝》和兩本《我們愛科學》雜志遞給了記者,并按順序熟練地說出了清朝的12位皇帝的年號。“一開始我也不愛學習,后來上學了,我的成績非常好,這才對學習產生了興趣。現在我一回家就坐在電腦前學習。我最愛看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探索·發現》、《走進科學》等欄目,只要是與天文地理、歷史和科學有關的我都喜歡。”與記者聊天時,呂中有些拘謹、嚴肅,偶爾間露出點調皮,“我最愛上體育課,可是不知為什么老師打分只會寫‘良’。”
呂先生說,他覺得人的一生非常寶貴,在校學習太浪費時間,所以他決定引導呂中提前學習,壓縮整個學習過程,讓呂中盡早邁入社會。但是,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云曉對此卻不以為然,他表示:“兒時的發展需要均衡地發展,孩子需要有大量的時間來玩耍、休息,家長不能剝奪孩子的童年,更不能違反教育規律。”
責任編輯:屠筱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