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環丙沙星”從最初的批發價每支1元賣到了11元,而“靜丙”更是從38元被抬至330元的“天價”……就在醫院藥品高價困擾百姓,取消醫院藥品加價舉措引發社會大討論時,西安市一位從事藥品推銷的廠方醫藥代表老高和一位醫院退休老大夫老李,昨日相約走進報社,自曝醫院“看病貴、藥價高”的內幕。
患者遭遇 38元藥醫院賣到330元
幾天前,家住西安市含光路的馬女士,帶著得了川琦病的兒子到西安一家醫院就診。大夫給孩子開了一盒控制發燒、增強免疫力的“靜丙”,一劃價,330元。她隨后來到與醫院相距約200米的一家藥店打聽該藥的實際售價。被告知這種藥藥店不讓賣,只有醫院才出售。據一位營業員講,這種藥她知道的售價沒有300元這么高,批價最多也就是幾十塊錢,建議馬女士多跑幾家醫院問問。
兩天后,馬女士又來到一家三級甲等醫院,想在這里得到一個放心的藥價。幾經打聽,結果有些出人意料:病還是那個病,但這種藥又有一個新售價——每盒300元。
馬女士不甘心,又按“靜丙”中的使用說明書,把電話打到×××制藥廠,得到的出廠報價是38元。
7.2元到89元 “天價”藥就這樣產生了
說及馬女士的遭遇,自曝內幕的醫藥代表老高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給記者講述了藥價緣何直線躥升的全過程。幾年前,他還在做一家藥品批發公司的購銷員。一次,他在西安一家藥品批發公司要了10件“環丙沙星”、5件“胸腺肽”。對方的報價分別是每支2.40元和9元,他當時要求讓利7折。經過一番“斗智斗勇”,雙方最終以8折成交。
隨后,老高來到一家小醫院推銷藥品。他給對方的報價是:“環丙沙星每支5元”、“胸腺肽”每支21元。討價還價后,老高最終以給醫院50%的高額暗扣而成功地攻下了“關”。老高告訴記者,雖然出了“血”,但扣除各種費用,他至少還有30%的賺頭。藥品從醫院出售到患者手里,“環丙沙星”賣11元,而“胸腺肽”則賣到89元。就這樣,一支“環丙沙星”就從最初的批發價每支1.92元(打8折后)賣到了11元,“胸腺肽”更是7.20元被抬高至89元的“天價”,究其原因,用老高的話說:都是高額暗扣在作怪!
根據“業內人士”的介紹,記者列出了以下并不全面的“計算公式”和“經銷流程”僅供讀者參考和解惑。
藥價=藥品成本+廣告費用+推銷費用+醫生回扣+醫院回扣。
經銷流程1:藥廠醫藥代表醫院醫生患者。
經銷流程2:藥廠經銷商中間商藥店患者。
新藥定價 零售價為成本價的10倍
如果你花100元買一盒藥,也許只值10元,甚至是5元錢,你會想到嗎?實際上,眼下國內的一些新藥的定價就存在這種暴利。以一盒批發價才2.5元的“阿昔洛韋卡”為例,它在一些醫院的零售價高達幾十元,至少多賣10倍以上。對此,老高一語道破了天機:“我現在賣的這些藥,實際成本只有申報價格的十分之一!國內新藥的零售價多為生產成本10倍左右,有的甚至高達20倍!”
折扣作怪 患者當了“冤大頭”
據老高介紹,其實,這么高的定價,藥廠并沒有賺多少錢,因為藥品的出廠價并沒有提高,高就高在醫院賣給患者的零售價上,是折扣在作怪。藥價越高,提成的基數越大,折扣和回扣也就越多,而醫療機構及藥品經銷單位是主要獲利者。現在制藥廠競爭非常激烈,不給醫院高額折扣,這藥就甭想賣出去。所以,不把藥價定得很高,哪來的錢給醫院呢?
虛報成本 藥廠“瞞過”物價監管
如果按照物價部門的有關規定,藥品的批零差價不應超過30%,也就是說,一盒批發價5元錢的藥零售價不應超過6.50元。可是,這么多高價藥品卻都已經順利地通過了物價部門的審核,這是為什么呢?老高向記者透露:很多藥廠都把制造成本、廣告費用和銷售費用大幅度虛報、抬高。由于藥品生產過程比較復雜,技術性較強,政府物價部門很難確切掌握各類藥品的真實費用,對藥品的報批價格不能實施有效的監控,使得藥廠虛報的成本報價順利“瞞過”物價監管部門,成本幾元一盒的感冒藥就這樣堂而皇之地被定為零售價幾十元。
回扣支付 送錢送物報銷費用
老高告訴記者,回扣的支付方式也是多種之樣的,最受歡迎的是直接把現金給開處方的醫生,或是把現金給科室,由科室“小金庫”管理,按醫生開具處方的多少分攤,或是作為科室的活動經費。還有的醫藥代表把醫生的學術參考書、參加學術活動、旅游、娛樂等醫院和科室報銷不了的費用都給報銷了。另外,許多醫院科室里的飲水機、干手器、微波爐,甚至空調、電腦、DVD都是制藥廠和醫院“聯絡感情”的產物。至于被臨床醫生收進個人腰包內的那部分折扣,便純粹屬于機密。
藥品的回扣就像一劑靈丹妙藥,使藥廠的藥品銷售額直線上升。據老高介紹,一些藥廠為了打開銷路,競相出招,你送10%,我就敢給20%。有些藥品的回扣率甚至高達40%以上。
冰山一角 醫生月收回扣上萬元
來本報揭露內幕的西安某醫院退休大夫老李告訴記者,僅根據他掌握的情況,目前在該院可以拿到回扣的藥品就有幾十種。以某藥業公司推銷的“維寧佳”為例,兩年前,開1支針劑,可得回扣5元,片劑一片可得4元。1支“泰德隆”針劑的回扣竟高達10元。有的醫生一個月的回扣就多達上萬元。
在巨額利潤的誘惑下,個別醫生連本應圣潔的醫德也拋在一邊了。老李透露說:有些病人用“胺卡那”、“氧氟沙星”這類一支不足10元的消炎抗生素就可以了,一天用兩支,用藥10天花費也就是一二百元。可有些醫生就是喜歡讓病人用六七十元1支的“泰德隆”,1天要用6支,用藥10天就是好幾千元。有一種抗生素針劑,因對肝腎功能有一定損害,按規定一個患者每天的用量不能超過兩支。然而,一個醫生為了多拿每克12元—18元的扣,竟在一個患者身上每天打6支。
據了解,在不法藥商的“糖彈”面前,全國各地每年都有不少人中“彈”落馬。老李和老高給記者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湖北省糾正醫藥購銷不正之風領導小組根據不完全統計發現,當地五家部屬、省屬醫院從2002年7月到現在,共向醫藥集團索取折扣900余萬,收取的贊助費高達92萬余元。2000年7月,長春市工商局在查處一家藥廠時發現,從1998年初到2000年4月,上海、廣州、江蘇等地的十幾個大藥廠給長春市10家醫院的藥品回扣額竟然高達2000多萬元人民幣,涉及醫生200多名。這家藥廠給一家大醫院的回扣明細表合計一欄中寫道:“1998年325869.63元;1999年237391元;2000年1月至4月163102.38元。”這僅僅是一種藥的促銷費,兩年多就高達70余萬元。
這些案件僅僅是揭開了藥品回扣黑幕的冰山一角,這座冰山到底有多大?自稱深知其內幕的老高和老李一時也難以說清,更何況一無所知的普通老百姓!但愿衛生部此次“逐步取消醫院藥品加價”的表態能落到實處,用政策堵住藥品高額回扣的“黑洞”,讓每一位百姓都能看得起病,買得起藥!
“好處”“回扣”過關斬將
據老高講,像他這樣的“醫藥代表”,一般都是制藥廠家為推銷自己的藥物而招聘的藥品宣傳和推銷者,是廠家和醫院之間的“中介”。其作用不像國外藥廠那樣只停留在介紹藥品的療效上,而是把“主要工作”放在對醫院和大夫的“公關工作”上。這種“工作”的程序大致可分為以下7個步驟:
1、結識藥劑科主任,由他指示把藥送給臨床大夫試用,這中間自然少不得要給二者送些“聯絡感情”之物。
2、與試用藥物的相關科室主任拉好關系。以贊助學術活動、添置辦公用品等名義,或用鈔票使主任滿意,再由主任或大夫寫一份用藥申請,然后在醫院專事批準進藥的藥事委員會會議上提出。
3、在藥事委員會開會之前,必須買通主管院長、藥事委員會重要成員、藥劑科主任和有關醫生。
4、向采購、庫管員、財務等人士表示表示,以便醫院盡快到與廠家合作的醫藥批發商處進貨。
5、進貨后,還要為日后的順利結款疏通關節。
6、接著,要和每位有處方權的醫生拉上關系,讓醫生指導患者使用他們推銷的藥品。這一環節就需要給醫生回扣了,還美其名曰“臨床促銷費”,其額度一般為藥品零售價的10%至20%。
7、由于給醫生的折扣多少要根據藥房統計的藥方付費,所以還要給統計人員“統分費”,一張處方付幾角錢到幾塊錢不等。 本報記者 海濤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