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保護區內的一條河流水量減少。日前,記者在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看到:陣陣寒風刮起沙塵,稀疏的枯草無力地晃動,被譽為“野生動物樂園
”的可可西里草場沙化現象嚴重?煽晌骼镒匀槐Wo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由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規模的淘金、近年來大量牧民的遷入以及老鼠數量的急劇增長,致使可可西里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嚴重威脅著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生存。
新華社記者 劉泉龍 攝
青海省格爾木市唐古拉鄉的牧民居住在可可西里核心地區(攝于6月15日)。新華社記者 劉泉龍 攝
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內牛羊成群
這是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內的沙丘
新華網可可西里6月16日電(記者陳新洲、錢榮、陳曉虎)大大小小的老鼠洞隨處可見,越來越多的牧民進入保護區核心地帶放牧。記者15日在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采訪時看到,陣陣寒風刮起沙塵,稀疏的枯草無力地晃動,被譽為“野生動物樂園”的可可西里草場沙化現象嚴重。
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保護區內的高寒植物生態系統具有典型的高寒草原生態和獨特的高原生物物種、多樣的自然景觀及原始的生態環境,不僅是青藏高原大型有蹄動物的“天然動物園”,而且也是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研究的天然基因庫。
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才嘎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規模的淘金、近年來大量牧民的遷入以及老鼠數量的急劇增長,致使可可西里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嚴重威脅著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生存。
在保護區五道梁附近,記者看到約1平方米的草地上就有十幾個老鼠洞,維系著保護區脆弱原始生態的草皮遭到高原田鼠和鼠兔咬嚙、吞食,現已發生大面積枯死,導致草場出現沙化。
“老鼠不僅吃掉草根破壞了草的生長,加快了沙化的速度,而且如此密集的鼠洞還造成草地表面塌陷,使草原形成大面積黑土灘。”保護區不凍泉保護站工作人員耿嘎說。
由于老鼠的繁殖能力極強,數量呈急劇增長狀態,可可西里管理局曾試圖用招鷹滅鼠等生物措施治理鼠害,然而收效甚微。如果采用毒藥滅鼠的辦法,又擔心這樣會同時給藏羚羊等野生動物帶來傷害,所以目前管理局對于保護區鼠害狀況仍是一籌莫展。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牧民正在逐漸由保護區緩沖區遷入核心區,導致野生動物分布區域日益縮小。根據保護區管理局的調查統計,目前,已有來自西藏和青海唐古拉鄉的50多戶牧民進入核心地區,共390多人,37000多只羊及7200多頭牦牛,可可西里“無人區”一些地方已名不副實。在保護區海拔4800米的風火山口高寒草甸區,記者目擊,成千上萬只羊、牦牛隨意啃吃著草原上剛長出的嫩草。
才嘎說,根據保護區工作人員的觀察,凡是有人放牧的地方都看不到野生動物。同時,這些遷入的牧戶一般都占據較好的草場,這無疑使野生動物的活動范圍及生存空間日益縮小。而更重要的是牧民的大量遷入和過度放牧對于草場退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同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規模的淘金和捕撈鹵蟲也給可可西里的生態環境帶來了極大的破壞。雖然保護區成立后這些行為都被禁止,但當時成百上千的淘金者和鹵蟲捕撈者不僅給可可西里留下了大量垃圾,還使得保護區內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造成土地沙化、河水改道,生態難以恢復。
根據科考人員的調查,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內的環境變化出乎人們的意料,尤其是冷暖變化明顯,保護區內近年來還出現了冰川加速融化,溫度升高,湖泊水位明顯上漲及大面積土地沙化。據專家分析,這主要是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但與保護區內出現的草場退化等生態惡化現象也有“十分重要的關系”。
近年來,可可西里藏羚羊等野生動物保護取得顯著成績,藏羚羊種群數量呈現恢復性增長。然而,才嘎擔心大面積草場沙化現象,會使數量不斷增多的藏羚羊、藏原羚、野牦牛、藏野驢等野生動物在一些地帶面臨著“無草可食”的困境,它們的生存環境將面臨嚴重威脅。